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建言献策为三农(二)


扩大支持范围,丰富支持内容。过去农业政策的核心目标是确保粮食安全,但是现在消费者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更好、吃得更安全。为此,要拓展政策支持的覆盖范围,扩大“粮食安全”的外延,明确口粮、饲料、油料、糖料等自给率指标和生产支持措施;制定蔬菜、水果以及肉蛋奶和水产品等大宗鲜活农产品的市场稳定措施。

进一步优化支持结构。过去十年我们主要将补贴重点从流通领域和消费者转向了生产领域和农民,采取兼顾促进粮食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补贴办法。今后农民增收致富不能依靠财政补贴,新增支农资金应主要用于促进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重点支持五个方面:增加当年产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引导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经营主体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后新增资金要向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增加生产性支持。加大对其流转土地费用的补贴力度,帮助解决生产辅助设施用地问题。对传统小规模承包经营户,尤其是贫困户,增加收入补贴,防止其陷入贫困,但不宜再增加生产性支持。

进一步完善支持办法。产粮大县财政奖补金额要与商品粮调出数量挂钩,种粮直补金额要与交售商品粮数量挂钩。建立和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包括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农产品价格与农业生产成本以及城镇低保水平双向联动机制等。建立农业财政、投资、价格和贸易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提高政策的互补性和协调性。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阿什老轨:

加大对民族贫困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支持力度

民族地区具有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对于民族地区农(牧)区跨越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在国家扶贫开发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下,四川省民族地区围绕高原马铃薯、反季蔬菜、特色水果等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民族地区多属连片贫困区,受自然、地理、历史等多方面因素所限,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特色农业基地建设面临产业基地规模小、基础设施建设差、配套市场发育不全等诸多问题。

因此,应从2020年民族地区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高度出发,在现有民族地区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扶持建设民族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一)组织编制《民族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建议国家有关权威部门组织编制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规划,以优势产业为基础,重点支持高原马铃薯、彝家苦荞、高原水果、草食牲畜、特色家禽、反季蔬菜、经济林果等项目做强做大。

(二)制定扶持民族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特殊政策。在国家层面设立民族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民族地区草食家禽原种场建设和品种改良、生猪标准化项目建设扶持力度,制定牛羊大县奖励补助政策,出台民族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用地年度指标特殊倾斜政策,优先满足基地内加工、物流企业用地需求。

(三)加大民族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在国家层面优先安排民族地区通乡油路、通村公路以及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的机耕路建设,进一步提高连片扶贫、农牧民定居点和彝家新村建设、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等在民族地区的覆盖率,继续加大实施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

(四)组织实施民族地区科技扶贫示范项目和农村信息化项目。围绕高原马铃薯、反季蔬菜、油橄榄以及特色畜禽品种养殖,组织科技扶贫示范项目,重点开展品种改良与繁育、高产种植养殖与病虫害防治、精深加工与产业链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示范。

(五)加强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和物流贮运中心建设。在物流主通道地区实施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和物流贮运中心建设项目,采取项目扶持、贴息或后补助等形式,支持内地大中城市与民族地区在沿内地城市绕城高速周边联合建设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和加工物流中心,形成有吸引力的政策“洼地”,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现代化 品种 科技培训 新农村建设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