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努力推动甘肃农机化事业跨越发展


广隶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甘肃省农机化事业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农牧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促进了甘肃省农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为甘肃省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农机化导报:您对最近十年甘肃省农机化工作如何评价?成果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聚才: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农机化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十年,也是发展最快、投入最多、成效最大、发展目标实现最好的十年,甘肃农机化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农机总动力和耕种收综合水平看,2011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迈上2000万千瓦台阶,达到了2136.48万千瓦,农机总值由80亿元上升到14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6.07%和5.8%。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农机化范围不断拓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

尤其是主要作物和特色产业机械化有了长足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拓展,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快速推进,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37%,年均提升1.1个百分点,今年有望达到40%,进入农机化发展中级阶段。从财政投入和技术推广上看,近10年来,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安排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47亿元,带动农民投资35亿元,受惠农户超过40万户,新增各类农机具近40万台件;争取各类农机化科技投入1.2亿元,其中省级资金230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农机化新技术普及应用。农机化科技推广成效显著,近10年来,全省累计实施农机化科技推广示范面积近1亿亩,增产粮食20亿公斤,新增农业产值近30亿元。马铃薯种收和玉米机收取得突破,2011年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收获面积达到271万亩,占全省播种面积的27.1%;玉米机收面积达到105.9万亩,机收水平达到8.45%;设施农机化加快推进,全省有37.8%连栋温室配备了自动卷帘机,9%的日光温室配备了自动卷帘机,农机化科技推广成效显著。

 

中国农机化导报:应如何看待这些成绩?

刘聚才:这些成绩的取得从甘肃自身来说,确实是历史上最好的十年,但是如果放到全国横向比较,我们应清楚地看到与兄弟省份的差距,这样才能保持持续而强劲的前进动力。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薄弱等客观原因影响,甘肃省农机化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发展速度仍然不快。

目前,甘肃省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73.39%,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改变了以人畜力为主的落后生产方式;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4.71%,油菜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0.2%,马铃薯综合机械化水平为27.61%,其它特色产业机械化水平还要更低。这些产业的生产方式仍然以人畜力为主,市场竞争能力较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弱,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在农村劳动力加快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各个产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

目前,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中级阶段,2011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82%,而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发展差距持续拉大,2002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2.34%,我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26.15%,相差6.9个百分点;而到2011年我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与全国相差拉大到17.82个百分点。

因此,尽管十年来甘肃农机化事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总体农机化发展水平还不高,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发展的空间很大。

 

中国农机化导报:十年中,甘肃农机化发展获得了哪些启示和经验?

刘聚才:十年的发展启示良多,十年的经验弥足珍贵。甘肃农机化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走好“五条路”:第一,必须紧紧把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趋势,把加快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走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之路。第二,必须紧紧把握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发展的趋势,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根本要求,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机械装备投入,走用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农业之路。第三,必须紧紧把握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加快发展的趋势,把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目标,千方百计促进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走农业机械化创新发展之路。第四,必须紧紧把握经济发展全球化、产业布局区域化的发展趋势,把统筹兼顾区域发展和农机与农艺融合作为根本方法,千方百计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走不同自然禀赋、不同经济区域、农机与农艺协调发展之路。第五,必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作为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走因地制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之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化 玉米 马铃薯 竞争能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nj/2012-11-14/nj_75852.html

  • 玉米小斑病分布
  • 玉米小斑病
  • 玉米大斑病分布
  • 玉米螟
  • 玉米螟1
  • 玉米螟2
  • 玉米螟3
  • 玉米蚜
  • 油菜软腐病
  • 玉米大斑病
  •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