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吉林:新农村的“美丽现实”——双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走笔


 

  地处吉林省西南部的双辽,是一座拥有200年历史的古城,又是一座刚刚崛起的新兴城市。

  如今,当你驱车路过这里的美丽乡村,会被那平坦的水泥路、整齐划一的院墙、路边五颜六色花朵的所吸引,更会陶醉于这村美、民富、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之中。

  为全力加快农村发展步伐,让广大农民兄弟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从2010年开始,“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发展目标,就在双辽广大农民心中确立,“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在全市广大农村全面展开。

  整治环境激发活力

  为确保“美丽乡村”能变成“美丽现实”,双辽市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形成高位运作的工作态势,通过层层建立责任机制,切实做到了市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屯、屯干部包户。

  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营造氛围,全市先后召开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动员大会5次,农村环境整治现场会、调度会等12次,编发简报26期,各个乡镇街召开动员会、现场会、村民代表大会等会议600多次,乡村组织参观学习、培训干部群众5000多人次,举行宣讲教育活动220场。

  通过不懈努力,切实转变了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提高了农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意识,进而激发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潜在活力,有力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全面开展。

  破解难题华丽转身

  工作中,双辽市始终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作为村建设的切入点和主要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提高人居环境建设水平。积极筹措社会资金,面向社会招投标或承包,努力破解建设资金难题。仅2012年,双辽市财政就拿出200多万元作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示范村、样板村群和沿路环城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环境整治工作的奖励补助,争取国家和省里补贴600多万元。

  3年来,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投入资金2.6亿多元,其中,“一核三带”沿线村镇投入达1亿元以上。全市共出动人力21万余次,清理垃圾81万立方米。全市各级试点村共修建硬面路412.2公里,标准排水沟416.9公里,院墙348.3公里,文化广场16.7万平方米,绿化美化村屯190个。

  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昔日脏乱差、道路坑洼不平的农村已实现了“华丽转身”,“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正成为现实。

  美丽于形魅力于心

  为让“美丽乡村”既要“美丽于形”,又要“魅力于心”,双辽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努力做到“内外兼修”,既要求“外在美”,又苛求“内在美”。

  双辽市规划了两个农村环境整治样板村群,一个是以双山镇百禄村为中心,辐射长发村、玉尺村、余粮村,另一个是以辽东街勃山村为中心,辐射红旗街义顺村、敖卜村,从而形成长郑路和四洮路两条精品路线。同时,以村示范村为先导,以沿路村屯为重点,整合资源,集中治理,突破难点,打造亮点,将20多个村示范村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样板村。

  在大力改善村屯环境的同时,双辽市还不断加大村屯经济的发展力度,鼓励帮助各村发展多种增收项目,做实、做强乡村的“美丽内涵”。

  为不断扩大“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更大更多地惠及广大农村群众,双辽市对今后乡村建设进行了科学规划,提出要全力打造“369”工程。“3”就是打造3条“亮线”;“6”是打造6个节点乡镇;“9”是打造9个样板村群。达到道路、排水标准化,路旁栽满树,沟边种满花,村内无柴草垛、无粪堆,道路笔直,院墙整齐。通过深入开展“369”工程,带动全市农村其他乡镇街和所有行政村整体提升。

  伴随“美丽乡村”建设的逐渐深入,全市广大农村群众不断分享着国家发展带来的“红利”,幸福的感觉溢于言表。遵循“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主要原则,沿着“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四大工程”的基本路径,“美丽乡村”正在努力创建,并取得了创建覆盖面达到95%的显著成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人居环境 农民群众 基础设施建设 专项资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