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海宁农村文化建设:“文化走亲”传播新风尚


    伴着悠扬的音乐,十几名女子扭着腰肢,跳着《剪窗花》的民族舞蹈。欢快的气氛感染了台下的观众,坐着的摇晃起了脑袋,站着的也扭动开了身体,台上台下连成一片。

    12月1日晚,尖山新区(黄湾镇)文化活动中心的剧场内,唱歌、跳舞、小品等精彩节目一个接一个,一场乡村版的“春晚”正在上演。

    “我们是来‘回亲’的,‘回礼’就是这台戏!”袁花镇文化站站长倪曹华笑着介绍,12个节目都是从各村精挑细选出来的“招牌”节目。

    早在今年10月底,尖山新区(黄湾镇)曾前往袁花镇“走亲”,送去了精心排练的一台戏。今年,海宁把第八主题年确定为“农村文化交流年”,全市以镇际、村际、片际为单位,开展“文化走亲”活动。

    近年来,海宁在广阔的农村土地上耕种文化,已经开始收获文化果实。2009年,全市12个镇(街道)首次把12台戏送到了城市。次年,12个镇(街道)派出代表村,送戏进城。

    海宁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吴建林说,海宁已经出现农村文化“井喷”现象,除了送戏进城,还要把各镇、村的文化大门打开,通过交流,让文化这股“泉水”活起来,发挥出1加1大于2的惠民效果。

    于是,“文化走亲”的想法孕育而生,并迅速在700平方公里的潮乡遍地开花。

    繁荣的农村文化背后,是农村精神面貌翻天覆地的改变。马桥街道先锋村70岁的村民陆金发每天都准时到村里的活动中心“报到”。

    “两天打太极拳、太极剑,两天打门球,两天练气排球,还有一天到老年电大教室上课。”他说,一周七天的活动都安排得满满的,不但晚年生活变得很充实,身体筋骨也比从前好了,感冒之类的小病都很少有,“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村民经济富了,精神也跟着富了!”先锋村党委书记张文奎说,文化建设带来的效果超出想象。赌博等不良风气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村民投入到健康的文体活动中。而且,通过开展文化活动,邻里关系好了,矛盾纠纷少了。村民和村干部联络多了,距离近了,感情也深了,开展工作也更顺畅了。

    “很多新居民也参与到各种文化活动中来。”先锋村村干部占九妹说。因为有全国知名的经编园区,先锋村外来务工人员达8000多人,是本村人口的1.5倍。

    但在村里,本地和外地人相处融洽,治安也很好,白天大门敞开也鲜有偷盗发生。近年来,先锋村被评为省民主法治村、省文明村、海宁平安村。

    先锋村的变化只是海宁农村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1-12-07/105351.html

无相关信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