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职以来,202名高校毕业生走进江苏涟水农村担任大学生村官,他们走进社会最基层,在乡村这个大舞台上,挥洒汗水,贡献智慧,用飞扬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曲创业富民之歌。这些大学生村官是如何融入农村生活,如何取得村民的信任与支持,又是如何带领当地村民走上致富路的?
“结合村情,找准路子”。毕业于淮阴师范学院的王一凯,现任涟水县保滩镇新港北村委会主任助理。2009年夏,初到新港北村的王一凯走村串户,在与村干部和群众交流中,他发现,全村498户有75户是贫困户,当时,全村农民人均收入不到4500元。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在苏南打工,留守村民大多安于现状,靠种植几亩薄田维生。
如何让村民走上致富路,摘掉薄弱村帽子?一番思索后,王一凯决定以创业为工作切入点,依靠创业带动村民增收。针对本村留守妇女多的实际,他先后赴苏南、山东等地考察适合妇女作业的小型项目。考察中,他了解到,工艺品编织工艺简单、易学易教,适合女性作业,而且只要产品质量有保证,就不愁没有订单,可谓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风险低。他决定在村里上马这个项目。说干就干,10月,王一凯从亲友那里借了20多万元,购置了12台机器,兴办了保滩工艺品厂,当月就培训留守妇女20多名,吸纳30名留守妇女进厂就业。如今,厂里已拥有横机28台,有女职工150多名,工人人均月收入1500元,40多户贫困户因此告别了贫困。
“大学生村官创业,结合村情找准路子最为关键!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才最有价值!”两年多的村官生活,王一凯有很深的体会。
“艰苦环境,砥砺奋进”。“是张老板吗,我是涟水的小嵇,你定的货我已经打包发过去了,请你查收……”。一位扎着短辫子、神气十足的姑娘,一边忙着联系业务,一边与我们打照呼。谁能想到就是她,在半年时间从学生到村官再到企业老板,完成了一个漂亮的“三级跳”。两个月前,她以非凡的魄力创办了涟水县雨露医疗器械厂,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2008年12月,市委书记刘永忠考察她的厂子的话时高兴地说: “简陋的院落挡不住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激情啊!”
“小嵇”名叫嵇芳,是涟水县陈师镇沙河村村委会主任助理,一名大学生村官。
2008年7月,嵇芳被组织上选聘到陈师镇沙河村担任"村官"。在到任的第一个月里,她抛弃羞赧,每天走村串户了解村情民意,迅速进入“角色”。她了解到当地存在着农村留守妇女就业问题,许多妇女除了日常家务和农忙“一阵子”之外,还有大量的剩余时间无所事事,不是打小牌,就是唠家常。她认识到发挥农村剩余劳动力作用是一件大事,对于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十分重要。她决心抓好这件大事,为农村留守妇女开辟就业渠道,让她们在家门口打工赚钱。
创业难,对于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女大学生来说则更难。谁也没想到,嵇芳为农村留守妇女找富路却把自己给搭进去了。沙河村附近没有企业可供农村妇女就业,她思考数日,毅然决定自己创办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专门吸收农村妇女就业。她走街串巷,探亲访友,了解一个又一个线索,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方案,最终锁定了生产针灸专用针项目。这种医疗器械技术含量少,农村妇女易操作。她了解到丹阳市是全国著名的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就通过多种渠道和其中一个厂家取得联系,并三次自费去丹阳进行洽谈。起初,企业老总认为她不过是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干不成什么大事,便以各种托辞拒绝接待她,以此打消她的“发财”梦想。但是嵇芳不气馁,干脆在当地住下来等候,连着几天都到企业老总办公室去帮助打扫卫生,和老总讲她办厂子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并不是自己有什么发财梦。她的善意诚心感动了老板,那位老板想不到眼前的小姑娘还真的是办大事的,就爽快地答应帮助她办企业。嵇芳高兴万分,迅速和村里联系安排招工事宜,自己就地学习技术,回村开展培训工作。
好事多磨,没有一帆风顺的。当嵇芳满怀喜悦和希望带着技术回到村里时非常吃惊,在村干部进行招工宣传后竟然没有一个妇女应聘。她又印制了大量的招工启事四处张贴,前来报名的只有几个人。嵇芳为自己的苦心没有结果而感到委屈和伤心,流下了两行辛酸的泪水。尽管如此,嵇芳也没有失去信心,绝不做半途而废的事。她了解到农村妇女家务多、农活忙,是厂里的许多规矩让农村妇女难以接受。她从实际情况出发修改招工条件,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按时交货的前提下,对工人上下班时间不作硬性规定,实行计件工资制,保证工人家务、农活与工作三不误。这样,报名进厂的妇女越来越多,目前在企业上班的农村妇女已经有25人,每个人月薪七八百元。看着工人高兴的样子,嵇芳感到很满足、很自豪,觉得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她的理想明天一定会实现。她说,雨露医疗器械厂还要扩大规模,要吸收更多的农村妇女到企业来打工挣钱,走上致富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1-08-05/104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