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活动中,四川顺庆区潆溪镇大坪山村通过公开竞争立项,成为顺庆区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重点示范村。该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建立了农民产业园,探索了丘区村建设的新思路,入园农民人均收入实现了突破性增加,农民、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积极宣传发动 转变农民观念
一个靠“养猪为过年,养鸡鸭赚点油盐钱”的典型传统农业村,如何才能在村建设和产业富村中走出第一步?“要建好村,老百姓的观念必须要转变。”潆溪镇镇长杨蒈一语中的。在宣传发动期间,该镇领导走家串户,深入到群众家中,面对面宣讲政策,还邀请区上领导和专家给群众讲课,并组织部分群众代表到成都乐至、大林、大百合科技园参观、考察,让老百姓看到发展产业致富的前景。
“政府为我们指明了致富方向,又提供了优惠政策,是下了决心要让我们村富起来。”第一个报名的村民肖胜军对笔者说。“我们4月9号召开的现场会,会一完就有20几户农民报名,要参与到村建设中来。”该村书记赖小英说,由于报名的人太多,我们对报名的群众经过了层层筛选,选了一批有实力、能吃苦的村民。到目前为止,该村已引导、发动农户287户投入到村建设中。
创新机制吸引 村民回村创业
“我是被村里的投入机制和良好环境吸引回来的。”在生猪养殖园工地上,正在监督施工的村民刘会告诉笔者,前几年她在深圳打工赚得一定的积蓄,听说村里要发展生猪产业,她在了解情况后立即拿出15万元,投入到产业发展中来。“按照一个猪舍养殖300头计算,一年可以贩卖生猪1800头”刘会说,她准备修建2个猪舍,并对未来的前景非常乐观。
“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民参与、农民致富,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才能走出一条有自己特点的创业路。”杨蒈说,他们改进了以前政府引进业主的作法,而真正把百姓推上前台,让农民成为业主、主体。
据了解,大坪山村在确立以发展生猪为核心产业后,通过实地考察引进了大百合农业高科技园带领群众发展生猪产业,采取生猪“托养”、农户入股和农户自主养殖三种方式,走“公司+支部+农户”的路子,以大百合生猪屠宰场和长新实业屠宰有限公司等企业引导农户,带领农民自主养殖,公司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出栏的生猪由企业采取保护价进行收购,这样既解决了群众没有技术、没有销路的后顾之忧,又把群众和产业捆绑在一起,增强了群众的责任意识。
选准产业项目 发展农民产业园
11月8日上午,笔者在潆溪镇大坪山村正在建设的生猪养殖园区内看到,20多名施工人员正辛勤的工作着,现场一幅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
“这里正在建设园区宿舍与相应的配套设施。”该镇党委书记邱跃峰对笔者说,这里将建起5个生猪养殖园区,共占地337.8亩,预计11月底完工,待整个工程完成后,年出栏生猪可达10万头。
“我们在分析大坪村的现状后,结合我镇特点,找出一条发展生猪产业的路子。”邱跃峰告诉笔者,今年,大坪山村被纳入村重点示范村,在学习“大林模式”发展园区产业的基础上,该村结合自身实际,力争将该村打造成川东北第一生猪养殖村。
据了解,该村依托有利地理位置及村情,根据群众意愿,按照“产业立村,产业富民”的总体思路,制订出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确定生猪养殖产业园,果、蔬菜种植产业园,食品加工厂产业园等“三个产业园”的建设方案,目前,一期工程场地平整已经完工,二期工程厂房等建筑物及配套设施正在抓紧施工。该村成功引进业主成片栽植桃树、枇杷等果树产业园1100亩,引导农户利用生猪粪液灌溉蔬菜,发展循环经济,建成蔬菜种植产业园1500亩,种植户户均年纯收入达2万元以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11-16/101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