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个年轻人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能够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最基层的农村建设事业,我感到非常荣耀也很高兴。当一名村官,虽然工作很苦很累,但农村是一个很大的舞台,能够让我们展示自己的才能,有一番作为。”在屯丰渠建设工地,面对记者,天池乡屯寨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王彦龙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自己当村官一年多来的感受。
去年7月,经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集中培训等一系列严格的选拔程序后,哈尔滨理工大学毕业生王彦龙被选派到天池乡屯寨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一年来,他充分发挥自己知识广、眼界宽、信息灵的优势,为改变屯寨村村容村貌,带动群众致富,发展社会公益事业,转变群众观念,发挥了积极作用。
屯寨村是天池乡政府所在地,是天池乡较大的一个村,全村230户1100多人口。“5·12”地震,使该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损失,灾后重建户数多,任务繁重,由此产生的矛盾纠纷也较多。为尽快熟悉村情,王彦龙一边虚心向村干部学习取经,一边深入全村230户群众家中,逐户了解情况。经过走访,他很快对村情、民情有了全面细致的了解,村里的每一位群众也逐渐认识了这位文质彬彬的东北小伙。在走访期间,王彦龙碰上了一件棘手的事,两户群众在重建中因为房屋道路、排水问题发生纠纷,从开始互相阻拦施工发展成为相互谩骂,甚至大打出手,一场流血事件眼看就要发生。王彦龙听到后,跑步赶到现场,经过两个多小时苦口婆心的劝说,才暂时平息了这场严重事件。事后,他又顾不上吃饭,组织村民调解委员会成员,分头上两家沟通了解,协商解决方案。随后又连夜召集乡土管所、村委会及两家人召开座谈会,根据双方意见进行调停,直到双方签订了协议,等他回到住所,已是半夜三点多了。像这样在灾后重建期间由他出面化解的关于救灾物资发放、灾后用地协调等矛盾纠纷就达到4起,消除了不稳定因素,保证了全村和谐稳定。目前,46户重建户的房屋已全部完工。
一年来,他同村上干部一起工作,一起劳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建立了真挚的感情。对此屯寨村文书胡志超深有感触,他说:“小王去年`5·12'地震过后不久就到我们村上来当村官。他是东北人,到大西北来支援,生活环境、习惯等各方面都很不适应。但他来之后,工作积极性非常高,经常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各项工作都做得比较好,尤其是在处理救灾物资发放、灾后重建资金管理等方面的矛盾纠纷,他都能够按照政策法规,较好地化解群众与干部、群众与组织之间的矛盾,充分体现了一个大学生的水平。”
屯丰渠是屯寨村1100多群众的命脉渠。“5·12”地震致使700多米的水渠地基塌陷,无法正常使用,全村人畜饮水出现困难,600多亩农田无法正常灌溉。看到这一情景,王彦龙心急如焚,当他从网上看到省上正在实施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消息后,便带上相关材料,多次来到县委组织部,请求在项目上对屯寨村进行扶持。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年初,他如愿以偿,县委组织部将3万元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给了天池乡屯寨村。资金到位后,王彦龙立即与村支部、村委主要领导商量,用这笔资金修复屯丰水渠,解决人畜饮水和灌溉问题,要争取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工程实施以来,王彦龙和村支部、村委一班人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村民义务投工投劳、维修加固水渠、清理淤塞渠道,解决了水浇地的灌溉和全村人畜用水问题。王彦龙是项目的具体负责人,他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每天最早到工地,最晚离开。一段时间下来,他的脸晒黑了、手起茧了,但他与群众的关系却更近了,屯寨村群众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我们的小王”。
农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这对刚刚走出大学校门不久的王彦龙来说是很大的压力。遇到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王彦龙总是虚心向村干部请教,大家都会把自己多年从事农村基层工作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在村里,我们经常听到群众这样评价王彦龙:“这娃不像外地人,倒像我们村里人,他对村上的每一位群众都好,还经常帮助我们做事。”
太阳落山了,村落上空弥漫起阵阵炊烟,在回家的路上,王彦龙道出了自己的三大心愿:一是做好本村重建工作;二是把屯丰渠修好;三是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村民多种花椒、核桃等经济作物,办好经济林果种植示范点,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增加村民收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10-10/100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