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祖国辉煌六十载 三衢灿烂万家欢]画出农村新美景


  一条流水潺潺的山溪依村而过,古老而青翠的香樟树枝在村头随风招展,一座三层楼的“余东村文化中心”坐落溪边树下,楼内不少农民艺术家正在创作书画、剪纸等,楼前的花园式空地上,村民们饶有趣味地玩着各种健身器材,展示出一幅社会主义村的美丽画卷。村干部意味深长地说,这都是农民画“画”出来的。

  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农民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但农民画真正获得长足发展还是在近几年的村建设中。2003年4月,在乡文化站的倡导下成立了余东农民画创作协会,以余东村余统德、郑根良和邻村的郑华土等几位热衷于民间绘画的农民为骨干。乡党委、政府对此非常重视,提出指导思想,制定促进政策,把农民画作为推动村文化事业发展一个支点。

  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余东农民画在2005年和2006年先后在市群艺馆和浙江展览馆展出,社会反响强烈,很快引来了各级各界的关注。当时,各路探访者、求画者纷至沓来,省、市领导也亲临调研,对农民画给予充分肯定和极大的鼓励、支持。不久,一座占地550平方米的余东村文化大楼拔地而起。村两委又筹资20多万元,着手村里环境整治,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一切,给了余东农民更大的信心。随后,余东农民画及其画家先后进入义乌文博会、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农民画艺术节、阿曼马斯喀特艺术节和高等学府等,农民画还获得了国家、省、市级的很多大奖。

  今年初,郑利民作为余东农民画的代表应邀参加了阿曼艺术节,看到参展的嘉兴皮贴画、瑞安市林中村漆画已经产业化,产品俏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中大受启发。回来后,郑利民把大家召集起来,讨论把农民画加工成工艺品的事,大家一拍即合。3月份,余统德、郑根良、郑华土等9位农民画骨干共筹资4万元,以股份制形式创建了一个开发工艺产品的实体。8月29日,来自中国美院的一些知名画家、教授走进余东村,与农民画骨干探讨农民画及其工艺品。该院油画系副主任孙景刚教授建议工艺品“手工和机器制作应两条腿走路”来满足不同需求。这让农民画骨干们受益匪浅,纷纷表示要在目前的试制阶段改进工艺水平,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让农民画工艺品产业促进村经济发展。

  余东农民画大多就地取材,充满趣味的农民运动会、现代化的养猪场、欢声笑语的乡村敬老院、清洁家园活动、橘乡风土人情等等,都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在村民余凤娇家,余凤娇递上一幅刚完成的作品小样草图,说丈夫在忙活,14岁的儿子上学去了,她准备创作一幅有关农村和谐生活的画作。

  郑根良自豪相告,现在很多村民家里都有专门的画室,绘画已成了村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前村里打牌赌博的人多,现在是到培训班学绘画的人多,农民画创作协会会员已从最初的6个人发展到近168人,余东村成了“省文化示范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香樟 产业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