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乡村名流” ——记铁匠索朗旺堆一家


       

        曲松县曲松镇下落村一角。

 

       


        索朗旺堆在为群众制作新房上的屋檐花边。

 

       

        索朗旺堆家的新居。

        当风渐凉,白露为霜。当树叶渐黄,粮食入仓。
        忙碌了一年的农牧民,在秋天丰收之后,就赶着打理自己的房子,新建、修整、装饰……想方设法摆弄得舒适,准备“猫冬”。

        这是一年中铁匠索朗旺堆最忙的季节,几乎天天迎着朝阳出门,踏着晚霞归来。

        “排着队请呀,没一天空闲。”索朗旺堆说的是大实话。听说我从自治区首府赶来采访他,索朗旺堆放下手中的活计,特地赶回家和我说了半天话。

        天上的云白晃晃的,微风吹拂着树梢,从与索朗旺堆愉快的交谈中,我感受到了他的幸福。同时也感受着铁匠——这一西藏特殊职业在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远近闻名的“索朗师傅”

        索朗旺堆的家在曲松县曲松镇下落村。

         戴个毡帽,黑脸膛,背微驼,一笑露出一口白牙齿。这就是索朗旺堆,热情、朴实、自信。

         在曲松县,索朗旺堆的名气有多大呢?

        “不知道县长,但知道索朗!”这绝不是乡亲们的玩笑话,索朗旺堆是典型的“乡村名流”。

        索朗旺堆的名气源于他高超的铁匠手艺。据了解,整个曲松县铁匠行业里,手艺与索朗旺堆不相上下的只有一人。而索朗旺堆的名气更大,乡亲们说,这与他的为人、见识分不开。

        藏式水桶、农机具、脸盆、房子的檐花……索朗旺堆都做得非常好。但他最为得意的、认为别人目前不能超过的是他制做的藏式火炉,火炉根据烧柴、烧牛羊粪的不同特点,从外形到节能上都独具匠心。主要有三大款式,都是他“具有知识产权”的作品。每年,索朗旺堆平均外销火炉100多个,除山南外,林芝、那曲、昌都、日喀则等地都有他制做的火炉。更多的人如果需要个性化设计的,得提前预订。

        靠着精湛的手艺,索朗旺堆成为下落村名副其实的“有钱人”。但他认为“钱不是一切”。索朗旺堆做工很有特点,附近的桑日、加查等县的群众请他,他一天收60元的工时费,曲松县的群众请他,则一天只收40元。就因为这样,曲松的群众觉得索朗旺堆重乡情轻金钱,口碑更好。这几年自治区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索朗旺堆的日程排得满满的,“已经忙得两年没离开过曲松县了,”他说。

        新时代自豪的铁匠

        索朗旺堆生于1960年,正值和平解放后山南地区实行民主改革之时。群众真正当家作了主人。索朗旺堆一直说他赶上了好时代。

        对旧西藏的很多事,索朗旺堆不止一次听父母讲述过。他说,他的老家在曲松县堆随乡,民改以前,堆随乡属下江宗(旧西藏机构设置,相当于现在的县。民改后成立曲松县,下江宗改为乡)管辖。父亲是一名裁缝,给下江宗的农奴主制做衣服。由于收入少,孩子多(兄弟姐妹共9人),生活过得极为贫困,一家人经常吃不饱、穿不暧。

        民改以后,社会经济逐渐充满活力,给大家带来了就业机会。1976年索朗旺堆从县中学初中毕业后,到县农机厂当了一名工人。从那时起,他开始接触到铁匠这个行业,在农机厂的日子里,他学到了很多与铁匠有关的手艺。3年之后,农机厂裁员,离开农机厂后,索朗旺堆没有回家,而是到一个地质队打工,一晃就是5年。

        在旧西藏,根据《十六法典》规定,铁匠、屠夫和妇女属于下等人。从来没人愿意与他们喝同一杯子里的水,更没有人愿意跟他们交朋友。甚至有人说他们“骨头都是黑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农机具 沼气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