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山乡竞开文明花


        走进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平利县城关镇龙头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清新亮丽的徽派民居,宽敞整洁的街道两旁绿荫如伞,保洁员挨家挨户收集垃圾,村民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该县全力打造文明风貌建设示范工程,孕育出了一大批龙头村式的文明村镇。

        “三个进农家”孕育“文明花”
 
        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一片片初具规模的产业园阡陌纵横,一条条洁净宽阔的水泥路蜿蜒盘旋,一个个恬静优美的生态庭院如诗如画……乡村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都归功于该县近些年来开展的“三个进农家”活动。

        平利县委、县政府创造性地开展了“文明乡风进农家、美化绿化进农家、科技文化进农家”活动。以培育文明乡风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用宣传氛围感染人,用文化活动教育人,用先进典型引导人,用村规民约规范人,用和美村貌熏陶人,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的健康开展。

        近年来,全县完成徽派民居3200余户、普通旧改2.7万余户,在百里生态经济长廊沿线完善读报栏、黑板报和文化橱窗32处,90%以上的村建立了村规民约,恢复建设乡镇文化站11个,村文化室22个,组建农村锣鼓队、秧歌队、戏剧队18支,建立“农家书屋”65个,23个重点村率先实现乡风文明目标。精心打造“陕西最美丽的乡村”,累计投资3.3亿元,完成退耕还林34.5万亩,完成天保公益林建设4.1万亩,全县植被覆盖率由2002年的62%增至83%,加上23万亩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境内绿色植被覆盖率达90%,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和资源林政管理先进县。同时,将文明新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大力实施“五改三建”,营造出“村在林中,房在绿中,人在画中”的生态景观,建成龙头、高峰、普济寺等一批文明生态示范村。

        为培养知识型、技术型农民,组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会400余场次,发放资料4万余份,培训农民近4万人, 80%以上的村组建了产业技术协会,1400余名农民获得农业专业技术职称,建成52个科技示范村,全县粮经作物良种普及率达100%,配套技术入户率达90%。

        一枝独秀感召“百花齐放”

        平利县按照“全民创、共同建,严标准、重效益”的原则,以开展创建文明户、文明村镇活动为载体,以城带乡,以镇带村,齐抓共管,整体推进,为“富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县在全面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的基础上,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千家万户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广泛开展 “双文明户”、“科技示范户”、“产业示范户”创评活动,让群众在这些身边典型的带动下致富思源,做爱集体守法纪的模范;富而思进,做推科技调结构的带头人;富而思美,做倡新风建小康的先行者。

        截至目前,全县共评选出各类文明户4210户,涌现出樊文来、洪善存、覃春兰、田珍等一大批创建典型。为推动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县文明委组织各级各类文明单位与村重点村结成对子,在资金技术、科技教育、政策引导等方面给予指导扶持。各乡镇在抓好创建工作的同时,突出重点抓好1-2个文明示范村建设,通过以点带面,提高村镇整体建设水平。同时,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解决环境脏乱差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作为文明村镇建设的重点,建成了一批具有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的文明村镇。目前,全县共创建达标各级文明村126个,其中长安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观光园”项目正式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成为全市唯一通过验收合格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项目。

        德育教育沐浴千家万户

        近年来,平利县不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认真抓好村民教育,努力营造良好、和谐人文环境。如今,美丽的山乡处处吹拂着清新而强劲的公民道德新风,家家兴起讲道德、守法纪、懂礼貌、重诚信的良好风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被 公益林 退耕还林 核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