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贵州一个石漠化乡村的变迁


        石漠化是导致贵州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长顺县长寨镇竹子托村地处深石山区,石漠化程度曾达82%以上,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区。贵州省通过发展草地畜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不但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而且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扶贫开发
         “全村209户924人,少数民族占79.4%,贫困人口72户576人。到2007年底人均纯收入仅1320元。土地贫瘠、石漠化严重、地表水极缺、资源匮乏,不要说老百姓找不到致富门路,就是乡政府苦思冥想,也无法替老百姓找到一个好产业,给百姓一条出路”。长寨镇镇长刘崇发说:“1年来,政府围绕草地生态畜牧业,整合各部门资金,探索扶贫开发新路。”
        记者最近在竹子托村看到,村里26户人家的茅草房全部变成了瓦房,条条水泥路通到村、通到寨、通到户,青青的草地覆盖山坡,三五成群的波尔山羊在山间悠闲地吃着青草,村民改变了过去等、靠、要的思想观念。
         57岁的杨殿光正在山上放羊,谈起今后的发展,他眉飞色舞地说:“去年政府无偿给了我10亩草种和30只山羊,现在已经有18只羊羔,下个月还要产12只,到了80只,再打算卖。先把本钱留足了,才能谈得上发展。”
        “杨殿光曾经是当地出了名的 ‘酒缸子’,一年到头没几天是清醒的”。刘崇发告诉记者,政府的帮扶让他转变了观念,精神面貌发生根本变化。
        “找不到出路,咋不愁啊?”杨殿光说,“从我记事起就没有走过平坦的路,距县城虽然只有14公里,要走3个多小时山路才能到。山上全是石头,地里种的不够养家糊口。现在,不喝酒了,一门心思把羊养好。”
        回乡致富
        长顺县扶贫办主任王家成说,整合资金使竹子托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围绕生态畜牧产业的发展,扶贫、民政、农办、交通、卫生、农业、畜牧等部门累计向竹子托村投入资金997.5万元,分别实施危房改造、种草养羊、核桃种植、沼气池建设、农村电网改造、村寨道路硬化、小水池建设等20多个项目。水、电、路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家乡环境改善了,一些长年外出打工的村民回家谋发展。梁秀英夫妇从1999年开始外出务工,把两个年幼的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由于无一技之长,几年打工也没使家里经济条件有所改善。“去年5月,政府无偿给我们2万元,我又向亲戚借了1万元,建了3间砖瓦房。没有政府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这些年在外吃苦受累,照看不了孩子和老人,现在家乡一天天变好,有政府作靠山,我们留在家乡也能致富。”梁秀英对记者说。
        刘崇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只山羊纯收入400元,现在全村种草240亩,104户养山羊1352只,效益今年就会显现。草地上套种的核桃,一亩收入至少4000元,3年后产生的效益就能让这个极贫村彻底摆脱贫困。
        发展生态畜牧
        “通过探索证明,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是治理石漠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石漠化地区通过发展种草养羊,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好形式。目前在贵州55个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中,有33个被列入贵州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县,省级财政扶贫资金每年每个县至少要投入500万元。”贵州省扶贫办主任黎光武说。
        记者了解到,贵州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模式是,为每家贫困户免费发放20只基础母羊、600元圈舍补助、160元草地补助,由扶贫部门和畜牧部门组建的草地畜牧中心免费提供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和疫病防疫,统一销售。3年~5年后,贫困户再将20只基础母羊转给另外的贫困户,实现滚动发展。
        黎光武介绍说,贵州把草地生态畜牧业作为产业化科技扶贫重大战略决策来抓,通过5年时间,逐步形成一批有一定规模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大县和有一定特色优势的支柱产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各地以项目为纽带,充分发挥各行业优势,进行财力、物力、人力区域和项目的整合,使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同时,把引进龙头企业作为当前推进草地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积极引进省外乃至国外优秀龙头企业参与。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畜牧 石漠化 山羊 产业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