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1950年拍摄的韶山冲毛泽东故居(资料照片);下图为2009年9月4日,中外游客在毛泽东故居瞻仰参观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新华社记者和千千万万游客一样,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故乡韶山冲。60年山乡巨变,昔日贫穷的小山村旧貌换新颜,红色旅游的兴起使耕耘在这块红土地上的农民发家致富,也见证着中国的富强之路。
“毛主席让中国农民翻身做主人,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我们住上洋房、开上小轿车,过上了富裕生活。”坐在自家的小洋楼前,十七大党代表、韶山村党总支书记毛雨时打开了话匣子,兴高采烈谈起了村民的幸福生活。
红色旅游让韶山焕发全新光彩
在毛泽东故居前远眺,韶峰巍然耸立,鸟儿飞翔在青松翠柏之间,四面八方赶来的游客使山谷平添了几许繁荣。车水马龙,人流涌动,却没有太大的喧闹,默默地凝视和轻微的唏嘘感慨构成了此刻的庄严。
解放前,韶山冲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当地有句令人心酸的民谣说“有女莫嫁韶山冲,十户人家九户穷”。而现在,韶山村早已成为湖南省第一批小康村之一,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湖南省和湘潭市平均水平,很多村民开起了私家车。
改革开放后,韶山与中国其他乡村一样,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毛雨时说:当时,韶山人一度感到迷茫。韶山村分田到户实行“家庭单干”的时候,一些乡亲甚至都哭了。
依靠发展红色旅游、搞个体经济,韶山村民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致富路。1986年,以毛泽东故居、毛泽东纪念馆、滴水洞等名胜的全面开放为契机,“红色旅游”走入韶山寻常百姓家,成为伟人故里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发动机。
“当初我们还高喊过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感觉经商是给毛主席他老人家抹黑,现在大家都解放了思想,做起了生意,收入越来越高了。”毛雨时告诉记者,韶山村的456户村民如今大多从事着与旅游相关的产业,200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达到9480元。韶山人早已经提前感受到了小康社会的幸福。
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汤瑞仁老人,每天都热情地在“毛家饭店”里接待来自海内外的“毛主席的客人”,并大声朗诵毛泽东的著作和语录。依然戴着毛主席像章的她说:“我们盼望改革开放、强国富民的好政策永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