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不让垃圾在村里“过夜”


        小店区实行垃圾出村两个月来,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凌晨5时许,天还没大亮,张利山就起床了,叫醒儿子,两人收拾妥当后,走到院子里,拿起铁锹,发动三轮车,清运村内垃圾……这些固定程序,是父子俩每天的工作。

        张利山是小店区刘家堡乡东里解村的村民。不仅张利山父子每天早起,自今年7月1日起,小店区49个村,每天都有人早起清运村内垃圾。垃圾清运是有补助的:每清运1吨,补助12元。

        7月1日至今,小店区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堆积在门口、路边、村口的积存垃圾不见了。现在,每天产生的300多吨垃圾,都能顺利出村,垃圾围村的状况大大缓解。

        小店区垃圾出村给村民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对全市农村垃圾治理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8月29日,本报记者进行了走访。

        ■现场 

        刘家堡乡东里解村

        8月29日上午10点30分,小店区刘家堡乡东里解村。

        东里解村位于小店区西南部,与清徐县毗邻。驾车下太茅路后,沿乡村小路行驶1公里,路旁出现一个10亩大的临时垃圾转运站,场地四周用石棉瓦围起,干净整洁。

        “这是石沟、东里解、西里解、河滩、刘家堡五个村的垃圾场地。”小店区市容环卫局副局长郝平寿指着垃圾场对面的一块空地说,“我们将在这里建一个正规的中转站。”

        离开临时垃圾场时,恰巧碰到来倒垃圾的张利山。

        张利山今年50岁,原来是村里的厨师,靠给人家帮忙挣点钱,“吃了上顿没下顿”。6月底,他听到一个好消息:村里要找专人清运垃圾,清运1吨补助12元。他立马去报名,并通过选拔考核上了岗,每天的任务是把村里的垃圾,转运到临时垃圾转运站。

        东里解村日产垃圾四五吨,张利山一天能挣六七十元,“冬天一烧蜂窝煤,垃圾能有十几吨,一天挣100多元,主要是天天有收入!”

        北格镇北格村

        上午11点,北格镇北格村。

        “以前村里的垃圾,要么堆在路边,要么用小车推到村口。”看着现在整齐的村容,北格村村民老刘深有感触。小店区市容环卫局局长梁根会介绍,全区有151个村(居),其中包括42个城中村和49个农村。据环卫局不完全统计,农村常住人口13万余人,每人日产生活垃圾1.5公斤。49个农村日产垃圾195吨,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建筑垃圾和混合垃圾,总数近300吨。

        多年来,农村环卫一直无人管,尤其是村道两侧垃圾乱倾乱倒现象严重。“有的村虽然雇用社会车辆清运垃圾,有时1个月清运不了1次。”今年,小店区财政拿出50多万元,为全区49个农村配备了专用清运车,另外还配备了保洁车。同时,统一招聘清扫人员,每名清扫人员除了村里发工资外,区里每月再补助200元。

        “每年用于清扫、清运补助的资金就达150多万元。”梁根会介绍,这些资金全部用于农村环卫和村貌的改变。
 
        西桥村中转站

        上午11点30分,小店街办西桥村中转站。

        “慢点,压实了!”院内,3辆大型垃圾清运车,正在装压缩箱。为防止垃圾沿途洒漏,每个压缩箱都是密封的,设计存量是16立方米。

        这个垃圾转运站位于西桥村村北,占地10亩,院内道路全部硬化。与普通中转站相比,这儿的垃圾不积存,没有臭味,地面也被冲洗得干干净净,垃圾压缩车间、维修间、工具间、休息室等一应俱全。

        “整个中转站投资约390万元,日转运量100多吨。”工作人员介绍,这个中转站除了转运辖区内城中村的垃圾外,还负责转运温家堡、杜家寨、孙家寨等7个村的垃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立方米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