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从“公社社员”到“工会会员”——中国农民的历史性转身


  新华网广州11月23日电 记者在广州白鹤洞造船基地见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火生时,他正在争分夺秒地赶工造船。他说,十月到年底这段时期天气晴朗清爽,是造船的“黄金时期”。

  现年41岁的李火生来自广东惠州路溪镇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1986年1月,初中毕业的李火生作为首批农民合同工进入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并被师傅带上巨轮的心脏部位——机舱。

  此后,李火生刻苦钻研技术,改造了机舱动力供油泵等,刷新了国际造船标准。23年来,他从农民合同工到班长、副工长、产品主管,再到市劳模、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如今,李火生已经被誉为现代“农民工”的一个杰出代表。

  在“李火生”们身上,记者已经完全看不到当年“公社社员”的影子。1958年“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在许多方面混淆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限,曾引发了严重的吃大锅饭、平均主义,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和很多选择外出务工的农民一样,李火生当年家境十分困难,母亲卧病在床。作为长子,李火生要照顾好1个弟弟和2个妹妹,生活负担沉重。1987年,李火生加入了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从过年加发饭菜票、平常免费看电影、组织培训学习,到为困难员工提供补助,李火生享受到了工会实实在在的好处。

  “那一年,我每月的工资才40元。而工会知道我家庭困难,为我发放了每月200元的补助,够家里用半年的了。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我才能静下心来钻研技术。”李火生说。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批农民离开田间地头,参与到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中来。迎着建设现代化的召唤,农民完成了从过去“人民公社社员”到新时期“工会会员”的历史性转身,与城市建设的“黄金时期”同步成长起来。

  以广州为例,30年来,广州市第一家乡镇企业工会——海珠区联星经济联合社工会联合会,第一家民营企业工会——何植记鞋店工会,第一家外资企业工会——1985年成立的中国大酒店工会,第一家行业工会联合会——荔湾区建筑工地工会联合会等相继成立,目前,全市工会会员已发展到230万人,工会组织发展到86000多家。

  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麦德华颇有感慨地说:“我们的会员职工都很努力,凭自己的汗水吃饭。而工会帮扶的大环境,也是他们不断进步的后盾。”麦德华笑称,公司的管理层“又爱我又恨我”,他们爱我,因为工会帮忙解决棘手的劳务纠纷;他们“恨”我,因为工会经常督促他们尽快解决工伤事故,发放加班工资。

  30年来,广州工会构筑了多层次的帮扶网络,开展帮扶困难职工子女的金秋助学,建立培养农民工及其子弟的学校。实施“女职工安康”“职工特种重病”“职工住院医疗”的互助保障计划,建立了市职工济难基金会,进城务工人员权益咨询服务部,广州市工会职业介绍服务中心等,使工会真正成为职工温暖贴心的家园。近些年来,工会大力推进工资集体谈判,开通职工心声热线,设立农民工维权工作站,主动介入劳资纠纷,及时化解劳资冲突,在职工与党和政府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国家改革开放为他们进城务工创造了机遇,城市建设需要又为他们提供了岗位。工会的存在解决了他们大部分的后顾之忧。进入城市的农民工,早已经是城市一员了。”广州市荔湾区总工会主席吕端敬说,在艰苦创业的时光中,农民工铸就了辉煌,成为了民族的脊梁。(记者肖思思)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外出务工 田间地头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