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富了农民 洛阳市沼气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刚刚过去的2007年,洛阳市沼气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不仅是沼气建设历史上投资最多、建设力度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建设数量也是历年来建设总量的1.77倍;沼气工程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建设数量和池容均呈10倍速度增长,而且服务体系建设迈出了新步伐,网点数量成倍增长,服务手段更加完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据洛阳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07年,全市新建户用沼气20.34万座,超额完成了年初下达的20万座的目标任务,全市户沼气总数达到34.56万座,占全市农村总户数的28%。新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147座、小型工程69座,总池容达到5.6万立方米。建立完善区域性沼气公司(中心)31个,乡级沼气服务站117个,村级服务点668个,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各类服务组织共与农户签订服务合同14.1万份,全市40%以上沼气用户享受到快捷、有效的服务。全市培训沼气技术骨干2586人,使全市从事沼气建设的技术人员达到3652人,其中有2112人获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

  “洛阳的沼气建设实现了‘四个转变’。”洛阳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即由过去的小规模示范,向“普及推广”转变;由单一的沼气池建设,向规模化增长转变;由过去单一使用清洁能源,向沼气能源综合利用转变;由过去以建池为主,向建设、服务并重转变。

  把沼气建设列为“十件实事”之首

  2007年年初,洛阳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市”。作为一项惠及民生的工程,作为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内容,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市长郭洪昌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就农村沼气发展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在继2006年之后,2007年市委、市政府再次把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列为向全市人民群众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之首,要求抓紧抓实抓好,真正造福于民。

  洛阳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洛阳市2007年农村沼气建设意见》、《洛阳市2007年农村沼气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鼓励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洛阳市沼气服务收费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为全市农村沼气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市政府又分别在3月13日和5月15日两次召开沼气建设现场会进行动员和部署,为全市沼气建设营造了浓厚氛围。各县(市、区)一把手亲自过问,主要领导亲自抓,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制订实施方案,分解落实任务,责任目标到人,有效地保证了沼气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洛阳市加大了沼气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2007年,全市用于沼气建设总投资4.25亿元,其中群众自筹3.1亿元,企业投入2500万元,财政投入近9000万元。无论是群众自筹、企业投入,还是财政支持,都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特别是财政投入的大幅增加,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建设沼气的积极性。

  为保证沼气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洛阳市农业部门早动手、早安排,利用冬季农事清闲的有利时机,在春节前就完成了对全市沼气技术骨干、服务公司经理和村级技术员的培训,全市共培训技术人员2586名,其中有2112人获得国家沼气工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为沼气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为确保农民安全用沼气、放心用沼气、轻松用沼气,采取边施工、边培训的办法,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全市共培训农民25.42万人次。

  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提档升级”

  当全国不少地方刚刚起步追求数量增长的时候,洛阳市已经开始了以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的“提档升级”。

  洛阳市按照“抓沼气建设质量促数量,抓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促服务到位”的思路,加大沼气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在完善县级农村能源站工作职能的基础上,加大沼气物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

  2007年8月1日,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亲自主持召开了全市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座谈会,就如何加快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手段,完善服务功能作了重要讲话。

  洛阳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的《洛阳市2007年农村沼气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鼓励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沼气物业服务收费办法》(试行)等文件,明确了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和标准,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规定区域性沼气物业服务公司(中心),达到“十有标准”;乡级沼气物业门店(站),达到“六有标准”;村级沼气服务点,达到“五有标准”;沼气专业施工队,达到“四有标准”。同时,沼气技术培训,达到“四懂”、“三具备”:即经过培训的沼气技术人员要懂相关政策法规、懂沼气基本原理、懂安全使用常识、懂综合利用技术,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具备建池指导能力、具备管护维修能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沼气 农村沼气 综合利用 立方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