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温江区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中心主任张宇对信息大篷车的作用也十分认同:“信息化大篷车的出现弥补了信息培训无法深入农村现场的重大缺陷”。张宇认为,除了集中培训,大篷车这个“移动教室”的最大作用是利用大篷车的有利条件,可以组织到条件相对较差、信息服务室无法覆盖的区域内的场镇进行技术培训和推广。
比如,在温江区北部,花木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急需从网络上获取相关的市场信息。因此,成都市信息办也决定在当地进行信息大篷车的首次培训。
协助打通“最后一公里”
“信息大篷车架起了城市和农村信息沟通的桥梁,有效地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赵留智说。
在建设农村信息化过程中,人们常说的“最后一公里”通常是指网络、电脑等硬件设备以及信息是否到了农民的手中,可是,农民拿到了电脑,如何让这些高科技手段为自己所用,还牵涉到电脑知识的普及。
“硬件设备有了,接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培训,只有开展好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工作,农村信息化水平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提高。”漯河市信息化办公室徐主任说。通过信息化培训基地、信息大篷车和综合信息服务中心(站)等载体,可以不断加大对广大农民的培训力度,使其成为学习和使用信息化技术的受益人和践行者。
在漯河市,截止10月底,信息化培训基地举办培训班10期;信息大篷车已累计出车授课80多天/次,授课村庄40多个,行程1500公里,受益和受到直接影响的干部群众达10万余人。(责任编辑:崔平)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07-12-04/93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