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磷复肥产业积极努力,全产业产能扩张减缓,技术创新成果迭出,尤其是磷石膏综合利用率提高,2014年利用量占当年产生量的30.3%,提前实现“十二五”目标。龙头企业优势凸显,新型肥料异军突起,产量大幅增长。
产能扩张减缓 龙头优势凸显
磷复肥产业向资源产地集中的布局基本完成。2014年,鄂、黔、滇、川4个磷资源产区的磷肥产量占全国磷肥总产量的73.3%,磷酸二铵产量占全国磷酸二铵产量的77.9%,磷酸一铵产量占全国磷酸一铵产量的74.7%。湖北产量继续稳居首位。
有生产许可证的复混肥生产企业和低浓度磷肥生产企业数量进一步减少,复混肥龙头企业加快了全国布局。2014年全国磷复肥在产企业273家,全国产量前10位的企业产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的53.3%,磷酸二铵产量前10位企业产量之和占磷酸二铵产量的86.1%,磷酸一铵产量前10位企业产量之和占磷酸一铵产量的54.3%。
龙头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增强。一批大型综合型企业集团,历经市场竞争的洗礼,更加理性、更为成熟。云天化、贵州开磷、贵州瓮福、鲁西化工等,本着精简、高效原则加大内部机构调整;六国化工收购安徽中元化工扩大市场份额;贵州开磷、湖北三宁化工等积极筹备上市。
市场持续低迷,从2011年开始,磷肥产能增速放缓,产业步入平缓发展阶段。2014年国内磷铵产业没有新增产能投产,计划上马项目推迟了建设进度,落后产能加速退出。至2014年末,中国磷肥产能为2350万吨(折P2O5,非注明下同),与2013年持平。其中,磷酸二铵总产能1950万吨(实物),6家企业产能超过100万吨(实物),产能之和占比达到61.5%。磷酸一铵总产能1750万吨(实物),6家企业产能超过80万吨(实物),产能之和占比在38.1%。
产量小幅增长 新型肥显著增长
2014年高浓度磷复肥产量及占比继续增长,低浓度磷肥产量及占比继续下降。随着高效、高产、节水、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专用复合肥及以缓控释肥料、水溶性肥料等为代表的新型肥料发展迅猛。以三元复合肥为例,2013年产量6200万吨(实物),同比增长11%;2014年产量6300万吨(实物),同比增加100万吨(实物)。
2014年全国磷复肥产量小幅增长,产能扩张减缓。据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统计,2014年全国磷肥产量1708万吨,同比增长3.6%。其中,高浓度磷复肥产量1551.7万吨,占比达90.8%,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低浓度磷肥产量进一步萎缩,产量为157万吨,同比下降17.9%,占比降低到9.2%。
从实物量来看,磷酸二铵产量1554万吨(实物),同比增长1.6%;磷酸一铵1303.3万吨(实物),同比增长11.6%;氮磷钾三元复混肥6300万吨(实物);重过磷酸钙146.3万吨(实物),同比增长56.0%。
出口大幅增长 国内消费下降
国内磷肥市场仍呈供过于求态势,国内市场自给率达到128%。国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施肥措施,磷复肥表观消费量从2012年起呈下降趋势。2014年全国磷复肥表观消费量1340万吨,比2013年下降5.1%。其中,磷酸二铵表观消费量495万吨,同比下降8.2%;磷酸一铵表观消费量497万吨,同比基本持平。
2014年印度磷复肥需求萎缩,国内生产企业和贸易商积极开拓其他市场领域,出口量增加。尤其是磷铵、重过磷酸钙出口量较大,占到世界加工磷酸盐贸易量约28.5%。据海关数据,2014年中国磷肥净出口375.4万吨,同比增长59.1%。其中,进口各种磷复肥30.8万吨,同比下降11.2%;出口各种磷复肥406.2万吨,同比增加50.1%,出口量占国内总产量的23.8%。其中,出口磷酸二铵226万吨,占国内磷酸二铵产量的31.8%;出口磷酸一铵107万吨,占磷酸一铵产量的17.7%。
从全球来看,中国磷酸二铵和磷酸一铵实物出口量同比分别增长27.8%和227.9%,约占世界贸易量的35%和28%,重过磷酸钙出口量同比增长13.4%。
进口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为主,2014年进口110.8万吨,同比下降17.8%;进口磷酸二铵22.9万吨,同比增长3.6%。
创新力度加大 技术攻关结硕果
随着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高效节能、生态环保新型肥料技术攻关硕果累累。金正大联合国内外几十家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研发出适宜大田作物的缓控释肥,创新了硝酸分解磷矿的新工艺,建成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进军水溶肥、硝基肥和生物肥领域;贵州开磷、深圳芭田、山东鲁西、湖北三宁化工、新都化工等企业在新型肥料创新的同时,积极改进施肥技术,将肥料施用与新型农机、农艺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新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8/2018-11-27/303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