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2012年河南省供销社系统实现利润17亿元


  省供销合作社从1949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60多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在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农村市场全面放开,供销合作社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陷入了连年亏损的境地。

  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以来,省供销社大力实施“新网工程”建设,着力加快社有企业发展,积极实施开放办社、人才兴社、项目强社三大战略,全省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活力、经济实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实现了连年盈利。五年来全系统发展速度之快、经济运行质量之好是供销合作社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

  过去五年,省供销社依靠发展已经摆脱了困境。如今,站在中原经济区建设新的历史起点上,一个“基础更加牢固、网络更加健全、服务更加齐全、实力更加雄厚、管理更加规范、社会更加认同”的全新供销合作社在全省人民面前亮相,我省供销合作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衡量一项事业的发展,数字不是全部,但最有说服力:

  2012年,全省供销合作事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省供销社系统完成购销总额4657.77亿元,比上年增长39.25%,其中,购进总额2158.85亿元,比上年增长40.98%,销售总额2498.92亿元,比上年增长37.77%;实现利税总额35.33亿元,比上年增长35.13%,其中,利润17.04亿元,比上年增长33.86%,上缴国家各种税费18.30亿元,比上年增长36.34%。全系统2012年购销、利税总额分别是2007年的4.5倍、5.63倍。

  五年来,在全省建成配送中心869个,各类乡村超市、连锁店7.02万个,经营服务网点覆盖了全省100%的乡镇和97%以上的行政村,供销社标识覆盖率达80%以上。2012年,依托遍布城乡的经营服务网络,全系统销给生产者化肥1662万吨、农药5.34万吨、农膜4.39万吨,有效地保障了我省农业生产的需要。目前,全系统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563个,拥有入社农户113.77万个。

  五年来,社有企业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经营活力显著增强。在农资、棉花、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等领域,培养了一批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骨干龙头企业。据统计,到2012年,全系统销售收入在亿元以上的企业近100家,利润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30多家。

  谈到过去五年改革与发展的经验,省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焦锦淼用“四个必须”精炼概括:必须坚持经济属性,必须坚持服务“三农”,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必须加强班子建设。他说:“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可逆转,重走过去行政机关化的老路已经行不通,敢于并善于在市场中打拼,才能创造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销合作事业的新辉煌。”

  转变思维方式创新发展理念

  2008年3月,省供销社新一届理事会领导班子履新,当时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全省基层社平均负债率高达87.1%,多数基层社经营困难,靠收租金、吃资产过日子,大部分职工下岗。社有企业数量多、个头小,人员多、业务少,资产多、效益少。供销社的网点虽多,但大都层次不高,设施简陋,功能不全,商品不丰富。还有一些地方因为资金缺乏,网点不仅没有新的发展,而且在逐步萎缩,甚至很难见到供销社的网点。

  面对历史包袱沉重、46万多人的大摊子,省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焦锦淼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开始解题――供销社转型发展的最大瓶颈,不是资金,不是业务,而是观念。

  “历史上,供销合作社曾与国营商业‘三分三合’,性质在政府部门和经济组织之间多次反复,这种特殊的发展历程使我们在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一度对自身的经济属性认识不清,比较多的依恋于行政机构,争取行政职能,期望上级能给一条生存的出路,而不是主动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推进改革,加快自身发展,这是我们上世纪90年代之后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焦锦淼认识到,省供销社首先要解决好思想不解放的问题,敢于并善于在市场中打拼。

  为了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坚定信念,省供销社在系统上下掀起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热潮,着力引导干部职工正确总结供销社发展的历史经验,增强发展的“转型”意识;正确分析新时期供销社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增强发展的机遇意识;正确认识供销社的特色优势,增强发展的大局意识,逐步形成了加快改革、跨越发展的共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项目建设 化肥 粮食 干部职工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