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高氮肥入地咋就成低氮?


□本报记者 吴俊生

眼下,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备肥即将启动,复合肥企业正陆续向市场投放相关产品。破解夏玉米施肥肥效低、追肥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一直是玉米肥研发的方向和重点,今年复合肥企业会有什么样的新突破?3月25日,记者从河北胜丰肥业有限公司在隆尧县召开的经销商会议上获悉,该公司此次推出的海藻系列内质型缓释肥对破解玉米施肥瓶颈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据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隆尧县农业局农技推广研究员邵立侠介绍,玉米作为单产最高的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目前中国夏玉米单产最高已达1402.86公斤,但一般农户的玉米亩产仍停留在500公斤左右的水平上,增产潜力巨大。他认为,影响玉米产量提高的关键是肥料,当前肥料使用不科学、利用率低下等问题是制约玉米单产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碍。

目前,为节省劳力推行一次性施肥,高氮型玉米肥逐渐风行。但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刘子江认为,单纯地增加氮含量并不科学。他分析说,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播种时间正值五六月间,气温较高,氮肥转化速率较快,高氮型复合肥如果没

有采用控释技术,一旦施入土壤很快就变成低氮肥,导致养分严重流失。因此,玉米肥要实现一次性施肥,必须控制氮养分释放速率,以保证玉米生长后期不脱肥。

此次经销商会议,胜丰肥业推出的一款海藻系列内质型缓释肥瞄准的正是上述短板。据胜丰肥业董事长董士果介绍,该产品系为夏玉米量身定制,通过添加海藻素和采用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内质型缓释剂技术,可以延长肥效期至120天,满足玉米整个生长季需求,同时能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董士果还说,试验表明,较之普通肥料亩均40公斤的施肥量,该海藻系列缓释肥亩均施肥仅30公斤就可以达到单产增加15%的目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施肥 夏玉米 海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