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屡屡被一些网友怒斥为“叫兽”和“砖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副教授朱毅,遇到食品安全的话题仍然会迅速公开表态。
半个月前,当“老鼠肉假冒羊肉”的消息传出后,朱毅在博客上发表文章,指出所谓的“老鼠肉”可能是可食的海狸鼠,而不是我们日常所见之老鼠。今年年初,当“北京最会喝水的家庭20年不喝自来水”的新闻曝光后,朱毅又抛出“自来水可以放心喝”的观点。2010年,当“皮革奶”一词在社会上流行时,朱毅写下科普文章,指出皮革奶的危害主要在于附着于皮革上的重铬酸盐。
“我只是说出了一些科学常识。”这个被同事称为“鹰派”的科学工作者感叹,“但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时代,说真话很需要勇气。”
科学话题变成社会热点
“只要有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出现,我总会在第一时间发声。”朱毅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相关话题和新闻常常成为舆论焦点。朱毅承认,舆论对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和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部分媒体出于吸引眼球等目的,对科研人员发表的专业观点断章取义甚至曲解,从而导致公众出现了非理性的声音甚至行为。
在关于“皮革奶”的文章发表后,朱毅被一些网友扣上各种帽子。当公众对自来水水质产生质疑时,朱毅的表态再度遭到攻击,有网友直接说出“农大垃圾砖家全家不得好死”的话。
碰上“不友善”的网友,朱毅会不顾学者身份与其对骂。3年来,她卷入到数次论战中,创下一小时回答网友89个问题的记录。
有网站编辑评价她:“朱老师,你真有勇气,能顶住那么多的压力。”
“我脸皮厚。”她回应道。
这次关于老鼠肉变身羊肉的论战也是如此,一开始就充满了火药味。有网友说:“正是有你这种无良的所谓专家,充当失职政府的帮凶,才有今天如此恐怖的食品安全问题!”
对于这些扣帽子式的指责,朱毅常常觉得无奈。她认为,自己只是就科学话题发表了专业看法。她曾出于研究的需要,杀死过上千只老鼠,发现费时出肉少、无利可赚,因此认为老鼠肉冒充羊肉的可能性不大。对于消息传播中的图片,她通过网络搜索发现,早在9年前就在网络上流行,是一种可食用竹鼠的图片。
让她深感遗憾的是,在与网友互动的文本中,这些理性的声音很快被淹没在谩骂和指责中。
“很多人置事实于不顾。一个科学话题,很容易就变成一个社会话题。”这名科学工作者感慨道,“在网上,大家都变成了玉皇大帝,胳膊一挥,拉出去就斩。”
朱毅的遭遇并非孤例。“科学松鼠会”――国内著名的科学公益传播团队的云无心也有类似经历。这位美国普渡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出过系列书籍《吃的真相》,是国内很受欢迎的科普作者。
2008年,这名远在美国的学者发表《味精究竟有多“恐怖”》一文,指出“味精对于人体没有危害”。这种观点,与国内一些人认为的恰恰相反。这篇文章很快被网友转发批驳。在种种谩骂之下,这名初涉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普作者大发感慨:“哎,我快被骂死了。”
“读懂文章成了‘小概率事件’了。看来理性真的是很难,大家都习惯‘你就告诉我该买哪个吧’。”他在博客中写道。
对事实可能造成的伤害的恐惧,大于伤害本身
经过媒体断章取义或网友误解后,一些专家逐渐变得噤若寒蝉。朱毅所在的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就坦言:“我们现在都不敢说话,一说话就错。”
这位在食品学界地位举足轻重的学者,主持和参加了10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并在国内外刊物发表了20余篇重量级文章。但在三鹿奶粉事件后,他因三鹿奶粉可能是饲料污染,以及三聚氰胺因是食品不允许添加的添加剂、不在质检范围等言论,遭到了公众的指责。
云无心也透露,科学松鼠会的一名作者,因经常发表观点,曾被单位领导施加压力,要他“禁言”。
有朋友劝告朱毅,不要和媒体打交道,不要就热点事件发表观点,以免被大众“误读”,影响个人前途发展。但是,这名秉承“真实就是力量”的科学工作者,依旧我行我素。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6/2013-05-22/89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