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小城镇发展应重视从量到质的转变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小城镇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到2008年底,我国有小城镇34301个,其中建制镇由1978年的2173个增加到现在的19234个;小城镇建成区人口1.72亿,占村镇总人口的18.2%。小城镇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总的来看,我国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30年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量的扩张。与城市由于规划不当、盲目扩张带来的“城市病”相比,小城镇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规模普遍较小,环境污染严重,“千镇一面”,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不配套等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推进城镇化是我国迈进21世纪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而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是我国城镇化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时期。如何发挥小城镇在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小城镇大战略真正落到实处,推进我国城镇化在“十二五”期间健康有序发展,都迫切需要关注现阶段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着力推动小城镇发展方式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

  一、发展小城镇经济,壮大重点镇规模

  规模普遍偏小、对周边农村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是目前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最主要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小城镇规模普遍偏小的现状,“十二五”期间,当务之急还是发展小城镇经济,积极培育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壮大经济规模。对工业基础较好的小城镇应切实做好工业园区规划,抓好工业园区建设,突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城镇工业和服务业,多引进发展潜力大、污染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农业主导型小城镇,应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积极发展包容性大、产业链长的现代农业。

  其次,积极实施重点镇培育工程。小城镇发展不能一哄而起,而是要突出重点。通过综合考虑小城镇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等因素,选择部分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大、发展基础好的中心镇进行重点培育,将其发展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台。对这部分重点镇,政府除加大投入外,还要尽快出台有针对性且行之有效的全方位的鼓励扶持政策,以建立职能明确、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镇政府为目标,扩大小城镇的管理权限;采取税费优惠政策,改善小城镇投资环境,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对小城镇的建设用地指标,土地管理部门应适度倾斜并优先安排。

  再其次,各级政府必须深化对小城镇发展的认识。盲目地撤乡并镇、镇镇合并也许是短时间内“做大做强”小城镇的一条“捷径”,但绝对不是通向伟大目标的光明大道。撤乡并镇必须慎重,必须综合考虑小城镇方方面面的因素,尊重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意愿,不能拍脑袋决策。

  此外,在有条件的小城镇,应尽快开展“两分两换”试点工作,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在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已转移到二、三产业的经济较发达地区,开展“两分两换”试点工作,对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推动农村人口向重点镇集聚,促进农村节约集约用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切实加强小城镇规划工作

  小城镇规划不仅是小城镇基础设施等空间要素合理布局的主要依据,而且是统筹协调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小城镇规划工作逐渐受到重视,大部分小城镇编制了总体规划。但从质量上看,相当一部分水平不高,科学性不强,突出表现在规划脱离小城镇实际,忽视小城镇特色,追逐所谓“现代化”风格。鉴于此,必须加强小城镇的规划工作:一方面,要转变规划编制理念,从小城镇实际出发,高水平编制规划,防止小城镇规划手法简单复制城市的错误倾向;一方面,积极开展规划的执法检查,确立小城镇规划的权威性。

  目前,建制镇总体规划已基本普及。在进一步提高总体规划质量的同时,建制镇规划还应向两头发展。一是向薄弱的城镇体系规划发展,编制县(市)城镇体系规划。二是向详细规划发展。重点镇的总体规划直接指导小城镇建设的历史应该结束。另外,建议各级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权限内,建立面向村镇的规划援助中心,通过这一形式,整合地区分布严重不均的规划人才资源。这样,既克服了一些规划设计单位因生产任务不足而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又可弥补村镇对规划人才的迫切需求,从而达到为小城镇规划服务的目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基础设施建设 土地 缺失 农业发展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