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会商机制。每月召开行业部门工作会,研判、分析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各行业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做好信息预警、数据共享、数据比对等工作,为乡村组织开展预警性常态化排查和确定监测对象提供信息支撑。
抓产业 促就业 群众增收更有保障
走在兰考县张庄村“幸福路”上,手工布鞋坊、春光油坊等特色商店映入眼帘。依托旅游业的发展,张庄村里的特色产业不断丰富,直接带动了村民就近就业增收。
产业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百姓富。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庄村调研指导,并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农村每个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开封市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产业促增收、促振兴。
说一千,道一万,稳定收入是关键。开封市推动各县区以基地促园区,以园区促全链条式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做实做优产业增收项目。全市已发展培育了杞县潘安食品、祥符区木易牧业等346家帮带企业,带动脱贫户及监测对象4063人就业,实施产业项目209个,带动脱贫户27864户次,预期户均受益2545.21元。
产业嵌特色,鼓起“新钱袋”。双楼村的药材、蜜瓜和豆角,五闫村的葡萄,大蔡村的水产……前期“播撒下的种子”如今在祥符区曲兴镇已“遍地开花”。近年来,曲兴镇利用地处黄河滩区的自然资源优势,立足增加就业岗位、产业提质增效和群众增收致富,形成瓜果、蔬菜、中草药、水产等特色产业,“一村一品”方兴未艾。
在杞县,一头大蒜“长”出来的产业链拉伸出了诸多新品牌。走进杞县潘安食品有限公司,蒜片、蒜粉、黑蒜等大蒜的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杞县以潘安食品为龙头的多家大蒜深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40万吨,在河南省内位居首位,所产的蒜片、蒜米、蒜泥、蒜粉、黑蒜等系列产品,不仅增加了大蒜附加值,而且产品畅销国内外。
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产业为基,就业为要。开封市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推进“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等“点对点”“一站式”就业服务。探索实施了“乡贤+建设”“乡贤+服务”“乡贤+发展”三大工程,打造人才回乡、信息回馈、项目回归、资金回流的“回归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截至目前,全市共实现脱贫人口稳定就业106804人。
脱贫群众有活干、有钱赚,收入才能芝麻开花“节节高”。
当下正值红薯销售旺季。在祥符区万隆乡龙海薯业隆佑昌网货供应中心,“80后”返乡创业青年、龙海农作物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吴龙海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目前,我们公司每天线上销售红薯1万单左右,还有广东、福建等地的客商线下订购红薯,每天销售近100吨。”
吴龙海的老家万隆乡小高庙村地处沙区,曾是出了名的贫困村。2009年春节在外工作的吴龙海回家,听村里流传“宁喝西北风,不嫁沙土窝”的顺口溜后,心中五味杂陈。春节后,他毅然放弃了警校分配的安稳工作,选择回乡创业,在“沙土窝”里施展拳脚。如今,通过红薯研发、育苗、种植、电商销售等,吴龙海不仅实现了创业梦,还带动万隆乡附近脱贫群众200多人实现就近就业,750多户群众实现产业增收,让“沙土窝”成了“金银铺”。
为助力产业发展,开封市畅通企业和农户融资渠道,探索出数字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和普惠授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信用信息体系、风险防控体系的“一平台四体系”模式。今年,全市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4.09亿元,惠及12170户,当年新增发放精准企业贷款1.12亿元。精准企业贷款发放工作排名位居全省第一。
乘胜势 强气势 乡村振兴接续推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为开封市新征程上持续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
2022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开封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夯实基础,从“环境美”到“内涵美”,由“一时美”向“持续美”转变,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全市各县区顺利通过农村垃圾治理省级达标验收,扎实开展农村户厕摸排整改,确保整改一户销号一户。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11-26/341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