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为了“农田必须是良田”


为了“农田必须是良田”

——我国强化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工作综述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芦晓春

  做好耕地保护建设是三农工作的一件大事。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这番话语简明又铿锵,直指当前我国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工作,必须要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好。

  从实践上看,“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涵盖我国农田建设两个方面的重要工作:一是耕地管控和保护工作,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农田就是农田”。二是耕地质量提升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主要通过综合治理和改造提升,深挖耕地产能,保障农田“必须是良田”。这两个方面工作虽各有侧重,但本质上是有机统一的关系,都是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举措。

  近两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部和各地以提高粮食产能为主要目标,统筹推进耕地管控、耕地质量提升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措施有力、成效明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狠抓耕地管控,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2021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7.64亿亩,比上年增加1295万亩,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可见,稳住耕种面积是粮食丰收的重要保障。

  要清醒看到,我国耕地正承受着面积减少和用途监管的巨大压力。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显示,我国耕地在2009年到2019年的十年间减少了1.13亿亩。与此同时,近年来部分地区出现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倾向,为粮食生产带来隐患。

  保护耕地刻不容缓。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耕地保护作出重要指示,并强调“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殷殷嘱托为做好我国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农业农村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等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完善扶持政策,强化指导服务,健全耕地用途管控制度,压实地方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全力促进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

  与此同时,地方也加强耕地种植结构监管。浙江省出台专门意见,要求把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明确粮食生产功能区内每年至少种植一季粮食作物,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以上。

  一些省市还借鉴河长制的成功经验,实施“田长制”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机制。山东省全面推行“田长制”,充分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积极性,做到“谁的地谁来管”,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保护责任全覆盖,确保全省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

  加强耕地管控,最关键的还是要在“利”和“义”上下功夫。在“利”上,要多想办法提高种粮效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重庆市对50亩以上种粮大户每亩补贴230元,调动了农民规模化种粮积极性,2021年全市规模种植面积比2020年增长36.4%。

  在“义”上,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地方党委政府重农抓粮的义务和责任。吉林省成立了以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粮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省财政拿出5亿元资金奖励前10名产粮大县,充分调动地方抓粮积极性。

  

  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把更多农田变良田

  “这里原本是巴掌田,地块小,耕地质量差。去年经过改造提升变成了连片的大块田,种植的1560亩水稻不仅获得了大丰收,品质还很好!”过去一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湖南省宁远县向荣水稻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柏承武品尝了丰收的喜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地 粮食 黑土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