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沟梁梁上的中国梦


沟梁梁上的中国梦

——《驻村帮扶的日子里——民情日志(摘选)》读后感
靳赋新

  曾两度出任山西省平陆县坡底乡碾道村第一书记的运城市文联女作家苏风屏,从驻村四年间记录的千余篇民情日志中选编50余篇,汇集成《驻村帮扶的日子里——民情日志(摘选)》,近日出版了。

  本书通过一个个扶贫故事,客观反映驻村帮扶过程中的问题和现象、矛盾与困惑,生动描述脱贫攻坚中的感人故事,真实反映扶贫干部和贫困村干部群众投身脱贫攻坚的精神风采,全面展示脱贫攻坚伟大进程和贫困山村的时代演进。

  

  一

  碾道村位于晋豫之间的黄河大峡谷,是晋南一个原始气息浓厚的小山村。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苏风屏第一次下乡期间就经常和我说起碾道村,张口闭口“我们村”,话里话外,有一种深情在其中。

  2018年6月,得知苏风屏要二次驻村时,我是极力赞成的。对一个作家来说,走出沉闷的办公室是不错的选择。至于扶贫到什么程度,我个人认为,那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就这样,苏风屏又一次风尘仆仆地奔走在碾道村的田间地头。从那以后,关于碾道村的扶贫工作,我们也有了更频繁的沟通和交流。当她从微信里看到我在全国政协礼堂出席《李保国》电影首映式,就想通过我和河北农大李保国教授取得联系,登门拜访取经;得知我在湖南湘西山区拍过电影,她就让我帮着联系当地老乡,一个人单枪匹马赶到花垣县十八洞村,实地考察学习。她还让我借助在北京的各种优势,帮助销售碾道村大红袍花椒、薄皮核桃、牛心柿饼等绿色食品……

  那段时间,苏风屏就像着了魔一样,心里只有“我们村”,我原以为她是想借“扶贫”出来过几天清闲日子,她倒好,全身心扑在扶贫上,真干起来了!

  

  二

  2018年9月,受苏风屏邀请,我跟随运城市文联帮扶工作队,开启了我的碾道村之行。沿着黄河旅游公路,途经米汤沟、粮宿滩、好汉坡,天渐渐暗下来,黄河上空,乌云一团,一道闪电炸雷破山。话音未落,豆大的雨点砸下来。车行深沟,黄泥四溅。队员樊建军开着车,苏风屏坐在副驾驶,队员朱永齐和我坐在后排。此刻的我心惊胆战,担心山体滑坡、大面积塌方、滚滚泥石流会刹那间将我们人车掩埋。

  车内悄无声息,他们三个人均神色平静。看来,对这样的天气和境况已经习以为常。

  那天,我跟着工作队参加坡底乡一个扶贫会,会议结束后,车在十八弯的山圪梁梁上又转了四十多里,才来到工作队驻地——碾道村边一座农家小院、靠近土崖的一排窑洞。大雨过后,院子里一片泥泞,三个人连忙清理打扫,忙活半个多小时,每个人身上都是泥点斑斑。

  晚饭后,三人又忙起来,小朱在电脑上忙,苏风屏和老樊在一堆纸质资料前忙。这一忙,就到了半夜十一二点。过后,老樊说,那样的工作节奏已是常态。

  第二天有一个技能培训会,工作队邀请市农学院教授给村民培训花椒种植和管理技术。三人早早赶到村里,又是清扫院子,又是摆放桌椅,又是调试投影仪。我不解:“这些活村里人都能干,你们怎么还要动手?一身土一身泥的。”小朱笑了笑,富有诗意地回答:身上的泥土多了,离群众的心就近了。

  文联人怎么扶贫?这是我关心的问题。在我的印象里,文联不掌控国家政策,财力也不占优势,只能通过文化帮扶,从“克服小农意识、增强脱贫信心”方面做点文章。然而真实情况却是,由运城市文联派出的畅民、苏风屏、张保国、朱永齐、董鹏飞、樊建军等干部驻村以来,实实在在给碾道村办了许多好事实事。

  我问村里一位大姐,这些年,文联工作队都干了些啥?她眉梢一扬,不假思索地回答:“修路呀,引水呀,种地呀,住房呀,看病呀,上学呀。”

  一位村干部告诉我:“脱贫攻坚,说一千道一万,增加收入是关键。过去碾道村一贫如洗,缺水没路,没吃少穿,好像小毛驴拉石碾,苦日子永远转不到头。文联工作队来了以后,产业发展了,环境变美了,收入增加了,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花椒 大红袍 田间地头 办公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