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荒山秃岭创奇迹


  历时5年,累计投入2.2亿元,种下榛子树近200万株,绿化荒山2.1万亩,新建蓄水塘坝13座,整修道路50多公里,带动周边13个村庄,3000多户农民……

  历时5年,从曾经的荒山秃岭,到如今的绿水青山,再到承载农民致富希望的金山银山……这就是“魏榛”品牌创始人、山东省诸城市共好榛子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魏本欣。

  原国家林业局局长,现任中国林学会理事长、亚太森林组织董事会主席赵树丛盛赞魏本欣:“他通过5年的艰辛探索和实践,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是工商资本下乡带动乡村振兴的典范。”

  

  告别“土里刨食”,昔日荒山变身“绿色银行”

  处暑刚过,乘车在诸城华山万亩榛子示范基地蜿蜒穿行,闻着空气中弥漫的榛子香气,放眼远望,梯田榛海连绵不断。难以置信,5年前,这里在当地农民口中是“康岭山上不长草,风吹石头满地跑”的景象。

  从这片荒山中走出的魏本欣,2013年从铸造行业功成身退,开始思索如何改变家乡面貌:“靠小农自我发展,何时才能有现代农业?要为这片土地找到一种真正适合的作物,同步植入人才、资本、科技、管理等现代农业元素,才能实现‘绿化荒山、带富乡亲’。”

  山岭薄地上发展现代农业,魏本欣认为果品是个基本方向。然而,经过对当时走热的大樱桃、苹果等鲜果市场的考察,魏本欣觉得这些作物一次性投入大、技术门槛高、市场前景不明,贸然发展大规模种植,风险较高。随后,他将目光投向走俏的坚果市场:“坚果种植技术相对简单,耐储存耐加工,是公认的健康食品,符合诸城当地实际,也顺应今后的消费趋势。”

  就这样,2013年,魏本欣承包了5亩荒地,试种榛子,并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选定了适合本地种植的榛子品种。认准了就要大干一场,2014年,魏本欣毅然拿出1500万元,注册成立了山东华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按照“良种榛苗选育、基地示范种植”发展方向,开始了他的“榛子创业路”。

  原先农民手里每亩200元都租不出去的山岭薄地,老魏直接出价每亩600元,而且一付就是10年。土地流转后,最难改变的是基础设施。魏本欣一狠心先拿出1亿元,将荒山薄岭复垦、整平,完善水电路设施,同时与中国林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进一步改良品种,落地水肥一体化、合理剪枝等技术……

  岁月如梭,年过花甲的魏本欣在山中一干就是5年,每天徒步5公里以上,脸黑得赛过包公,身上的各种伤患病痛,一直没断过。换来的,是一片亚洲连片面积最大的平欧大榛子种植示范基地落地生根;是一片沉寂千年的荒山秃岭彻底改变面貌,成为当地农民心中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一片“榛心为农”,好日子要和乡亲们一起过

  “多亏了老魏,现在的日子可跟以前不一样了。”8月26日上午,胡沟村村民杨洪富正带着乡亲们在榛子园里锄草,听说记者是来采访魏本欣,马上打开了话匣子,“以前地里种花生玉米,不少出力,一年下来每亩剩不了500元。现在,一亩600元租金先拿到手里,在这干一天就有126元的工资。几年下来,俺都快攒够进城买房的钱了。”

  一旁的胡沟村党支部书记穆乃华调侃道:“当初让你流转土地的时候,你还老不情愿呢?”

  “嘿嘿,那时候哪知道真有这么好。这事儿别提了,晚上到俺家吃饺子,有好菜!”杨洪富憨厚笑言。

  穆乃华介绍,湖沟村是最早为魏本欣规模化流转土地的村庄,也是到目前受益最大的村庄:“村集体推动土地流转,原先的荒山秃岭,整理出大片新增土地,我们又将村里58.1万元扶贫资金,‘嫁接’到老魏的基地,每年保底10%的收益。现在,俺村村集体年收入达15万元,彻底摘掉了省定贫困村的帽子。”

  如今,已有13个村庄,3000多户农民从榛子基地中受益,村均增加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农民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但这在魏本欣看来,还远远不够:“不能光让农民靠下力气挣工资性收入,还是要让他们继续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把榛子种植环节所有的收入,通过合理完善的制度设计,再返还给他们。”

  从2018年开始,魏本欣在基地开始推行“土地返包”试验:加入合作社的社员,每5户为一组,可承包至少30亩榛子园,合作社提供农资、技术、收购等服务,榛子收货结算后,合作社扣下每亩300斤榛子的承包费和服务费,余下所有收益全归承包农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榛子 土地 休闲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