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家正在卖给农民农药并录入信息。资料图
在农村一些地区,农药包装废弃物随意丢弃,在给人畜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也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
今年9月初,由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主办的北方15省农药减量增效经验交流及现场观摩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举行。与会代表们在详细了解了“巴彦淖尔市农药管理全程可追溯信息系统”后面露喜色。认为这个系统的建立使用和该市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经验,不仅在控药减害和农业精准执法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实效作用,还对未来整个农资领域的规范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小小药瓶咋就管不住
内蒙古东有呼伦湖,西有乌梁素海——这是内蒙古的两个“肾”,在全区乃至全国生态系统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乌梁素海就在巴彦淖尔市境内。20世纪90年代以来,乌梁素海由于自然补水量不断减少,加之点源、面源及内源污染逐年积累,导致生态功能严重退化。实施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对于构筑祖国北方生态屏障、保障黄河母亲河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保护生态,巴彦淖尔市近年来全面实施“四控两化一整治”行动,特别是聚焦控药减害增效,提出了“精、控、统、替、管、收”六项措施。其中,农药包装废弃物的精准回收是一项老生常谈的难题。该市农牧业局局长奥林虎说,这些年为这些小小的药瓶,市委市政府和农牧业部门没少下功夫:大力宣传普及知识搞过,相关管理办法、要求、规定也出台过,集中回收点建立了,用废弃包装物兑换肥皂手纸等日用品也搞了,甚至专项奖补贴资金支持也到位了……都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按照一般废弃物处理的原则,是谁受益谁负责回收处理。我国《农药管理条例》也明确规定,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应当回收农药废弃物。产业链上的企业,从生产企业到批发商,再到经销商都应该负起责任来,包括使用者(也是受益人)。但我国农药产业链上的企业数以千计,药品经营者更是数以万计……都负责就是都不负责。
到底用什么方法、实招能够把政策条例、各种措施、责任、利益有效串联起来?该市农牧业局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同时,到各地学习借鉴好的经验,遍访业界高手。经多方考察后他们认定,用农业农村部主管的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农产品品牌营销,与可追溯专业委员会提供的中国追溯“一物一码”核心防伪追溯专利技术,建立一套完善的“巴彦淖尔市农药管理全程可追溯信息系统”,是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方案提出后,立刻得到该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认为这将为巴彦淖尔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湖两海”生态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实现该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及打造“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一个思路解决多年顽疾
“既然谁都得负责又谁都不负责,那我们就把这事管起来。”思路清晰了,就不再推诿。以往没管住就是因为靶向没准,顾东顾不了西。如果能搞清楚农药从哪来的,到哪去了,事情就好办了。该市农牧业局根据“三农”实际状况,紧紧围绕“以管增效”原则,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农药管控方案。在具有追溯领域完全知识产权第三方的技术支持下,今年年初,“巴彦淖尔市农药管理全程可追溯信息系统”闪亮登场了。系统为进入巴彦淖尔市的每一瓶农药制作唯一身份证——防伪可追溯二维码,并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农药购买实名登记。使每一瓶农药的来源和去向一目了然,真正做到了“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精准回收”。在对农药精准监控的同时,极大地杜绝了假冒伪劣。
记者在五原县一家农药经销店遇到一位姓苗的农民来买农药。店家将老苗的身份信息和所买药品信息扫描录入系统。记者注意到,店家还询问老苗种了多少亩地并填在“耕种面积”一栏中。老苗说:“在这里买农药踏实,用手机扫一下药瓶上的码就能知道这瓶药是哪里生产的。每瓶都有一个唯一的‘身份证’,这下不怕被蒙了。”店家说:“有了这套系统,走街串巷卖假药的没市场了,我们的销售有了保障。也不怕有人‘碰瓷’了,是不是在我家买的药一目了然。”
农牧业局的负责人说,通过电脑就能清楚地知道药瓶在谁手里了。逾期没收回,可去查问。如果消费者购买量大大超过所耕种面积使用量时,后台还会自动报警,提示工作人员前往查询,这对将来科学用药控药提供了可查的依据。“截至8月底,我们通过这套系统,已管理全市获批农药经营许可门店1126家,其中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店17家,全市已建立回收点1094个,目前已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280多吨,发现违法线索210多个,并全部通过巴彦淖尔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完成处理。更重要的是,这套追溯系统不仅解决了农药废弃包装物的精准回收,明年我们还将把兽药、肥料、种子、地膜等农资通过这套系统全面管控。”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10-18/203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