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耕耘边疆的科技尖兵


  “促使我不停工作的动力是能为国家和边疆各族人民做点事。成果不是我个人的,是所有养羊界科技人员和牧工共同努力的结果。离了科技团队和广大牧工的忘我帮助,我一个人单枪匹马是干不成事的。”刘守仁说。

  

  从兵团走向世界

  “农业机械化是兵团大农业的标志。”新疆农垦科学院党委委员、机械装备研究所所长汤智辉说,“经过多年科研攻关,我们基本形成了具有兵团特色的机械化大农业生产体系,目前兵团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近30年来,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为代表的机械装备研究团队,针对兵团提出“六大精准农业”发展战略,研发了精量播种机、铺膜铺管精量播种机等农牧机具60多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其中,2002年研制成功的“棉花铺膜铺管精量播种机”,累计推广近4万台(套),作业面积近3亿亩。

  2005年,兵团棉花总产近百万吨,获得空前大丰收。兵团农业机械化率高达86%,居全国之首。但恰恰在棉花采摘上是“短板”,每年急需60万-80万名季节性拾花工,手工采棉,每年要支出10亿元的劳务费用。

  年复一年,这是兵团各级领导最棘手的大事。为解决这一困扰,陈学庚科研团队潜心攻关,研发出脱叶剂高效喷洒、机械采收与储运等关键技术装备,创建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率先在国内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

  受访职工群众表示,棉花铺膜栽培技术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帮助贫困户实现科技脱贫。但因残膜回收工作滞后,也给农田带来一定的污染。

  “不把麻烦留给子孙后代。”这是陈学庚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他要解决的“麻烦”就是做好残膜回收研究。鉴此,陈学庚科研团队加入兵团“机械化残膜回收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项目组,已研制出十多种残膜回收新机具。

  汤智辉介绍,2017年,针对长期以来国产大马力拖拉机配套液压翻转犁作业性能不稳定等问题,新疆农垦科学院正式启动兵团重大科技项目大马力配套犁项目攻关。通过两年的技术攻关和大田试验,自主创新研制的200马力以上拖拉机配套犁整体性能与质量明显提升,各项应用数据已与德国雷肯犁相当。

  “截至目前,大马力配套犁已在北疆、南疆累计作业2.5万余亩,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作业效果理想。”新疆农垦科学院机械装备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郑炫表示,目前大马力配套犁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初,新疆农垦科学院从以色列引进了滴灌节水技术,但因滴灌器材价格昂贵而难以大面积推广。经过多年努力,新疆农垦科学院啃下这块“硬骨头”,生产出低成本器材和装备,形成了推广服务体系,使大面积应用成为可能。同时,兵团还培育出自己的节水上市公司——新疆天业集团。

  统计显示,新疆农垦科学院自推广滴灌技术以来,以膜下滴灌技术为平台,累计推广面积达5490万亩,节水65.88亿立方米,相当于节约了41个新疆天池的蓄水量。滴灌节水技术广泛应用于30多种作物,推广到内地8个省区,并在吉尔吉斯斯坦等13个国家和地区推广滴灌面积5万余亩。

  精彩不止于此。2013年,新疆农垦科学院正式加入中国科学院联盟,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并于2014年挂牌成立了兵团在境外首个现代农业示范中心。随着兵团发展重心向南转移,新疆农垦科学院强化“棋眼”意识,研究制定新疆农垦科学院向南发展科技支撑行动方案。

  ……

  “60年来,新疆农垦科学院在自治区党委和兵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农业农村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以发展壮大兵团为己任,砥砺奋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新疆农垦科学院院长刘景德说,“面向未来,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力争在建设边疆伟业中再创辉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滴灌 品种 玉米 品系
下一篇 :科学的春天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