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耕耘边疆的科技尖兵


  时间回溯到1955年。刘守仁从南京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毕业后,主动要求到新疆。当年11月的一天,山上刚下过雪,刘守仁带着两大捆行李,一脚雪一脚泥,在太阳即将落山时,来到了位于天山深处的紫泥泉种羊场(简称“种羊场”)。当时,种羊场是兵团农八师管辖的一个农牧团场,陈永福担任场长。

  不到20平方米的地窝子里,摆了一张木板床,床上放着绿色军用被子,还有一张小木桌和一个铁皮做的火炉,这就是刘守仁的新家当。

  到种羊场不久,刘守仁被任命为种羊场畜牧兽医技术员。

  有一天,陈永福带着刘守仁连夜骑马顶风冒雪跑几十里山路,赶到母羊产羔的“冬窝子”。刘守仁突然看到,离“冬窝子”不远的地方,一只母羊在野外产下一只羊羔,刘守仁翻身下马,边跑边脱下自己身上的棉衣,小心翼翼地把寒风中出生的羊羔包好,飞快地向产羔的“冬窝子”跑去。

  经过多次调研,刘守仁向种羊场领导提出建议:“把阿尔泰细毛羊的皮毛‘披’到当地哈萨克羊身上,培育出新型的适应本地条件的细毛羊。”

  种羊场领导告诉刘守仁,以前有专家做过杂交实验,虽然育出了细毛羊,但羊毛短、产量低、适应性差,过些时候,又会出现“返祖”现象。

  为了科研攻关,刘守仁精心研读外国专家关于阿尔泰细毛羊的论著。他根据种羊场现有阿尔泰羊的资料,竟查出这批羊上溯五代的谱系,彻底弄清了它们的基本特征。这一发现,让全场干部和技术人员为之振奋。

  稍微懂得遗传学的人都知道,弄清羊的谱系,对选种和稳定遗传性非常重要。那年冬天,刘守仁得到兵团领导的大力支持,制定了绵羊育种计划。

  不久,刘守仁就拿起羊鞭,独立看管一个有360只母羊的羊群。从选羊到配种,事事亲力亲为。1957年春天,第一代杂种羊在天山深处诞生了。新生的小羊,毛细如丝,有白色的、黄色的,身上都像涂了一层油脂。

  望着面前这些新生细毛羊,欣喜之余,刘守仁心里却有一些遗憾:杂种羊的毛色不太纯正!他向领导请愿,要迈出第二步,育出第二代细毛羊。

  但是,几乎所有的文献资料都在告诉刘守仁:培育新品种要经过杂交、横交固定、提高三个漫长的阶段,少说几十年,多则上百年。国家的严峻形势不允许他耗费那么长时间。刘守仁不信邪,决定突破框框,闯出新路。

  为此,刘守仁制定了近乎倒计时一般的细致育种计划。在科研当中,他和泥浆、血水、羊粪、草屑、发出冲鼻腥膻味的羊群为伴,一过就是8个春秋。

  1965年,是刘守仁培育细毛羊获得丰硕成果的一年。这年4月,正值牧草返青的时候,几百只军垦细毛羊“咩咩”落地了。经过科研部门鉴定,羊毛的细度、弯曲度和光泽度都达到了高级毛纺原料的标准。

  1968年,刘守仁培育的军垦细毛羊在北京的全国农业展览馆展出,引起国内外巨大轰动。从此,中国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毛肉兼用细毛羊种。

  从1968年开始,刘守仁含辛茹苦14年,引用澳大利亚公羊与军垦细毛羊杂交,成功培育出“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细毛羊。

  1989年5月14日,“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细毛羊繁育体系在兵团建成,并通过农业部鉴定,兵团畜牧业首次拥有了一个制高点。

  此后,“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细毛羊走向北疆众多牧区,天山脚下肥美的水草滋润着这批具有澳大利亚血统的“混血儿”,它们又从这里走向更多的地方。仅种羊就向25个省份输送32万多只,累计创造经济效益34亿多元。

  2008年4月,全国首例含有人肝细胞再生增强因子的转基因克隆羊在新疆农垦科学院诞生。次年,“中国美利奴”超细型羊毛的批量化工业性试纺,为我国毛纺工业高档产品再次填补了优质国产超细羊毛原料的空白。

  扎根新疆60余年,刘守仁育成了军垦细毛羊和“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2个新品种和9个新品系。曾两度主持“细毛羊繁育体系”“北羊南移”国家工业试验项目。创立了“血亲级进”“品种品系齐育并进”等育种方法,为丰富我国细毛羊种质资源作出了重大贡献,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虽然已功成名就,但85岁高龄的刘守仁并没有忘记他与“羊”的那份感情,如今他仍然专注于多胎肉用羊新品系的培育工作。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滴灌 品种 玉米 品系
下一篇 :科学的春天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