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便困顿,还是会有转机。2015年,贺汉雄的帮扶责任人联系到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帮他建起了160平方米的肉兔养殖场,引进120只种兔,还为兔场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式、销售模式出谋划策。从此贺汉雄起早贪黑,背水一战,精心喂养每一只让他改变生活的兔子,转过年,他出售1000多只“兔崽子”收入3.6万元。
2017年,子洲县委宣传部帮扶牛圈湾村,为贺汉雄的经历和不服输的劲头所感动,帮助注资50万元扩大养殖规模,并带动村里的50户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牛圈湾村第一书记吴嘎每天都要去跟贺汉雄“拉拉话”,他告诉记者:“贺汉雄现在是村里的红人,兔子不吃料、兔子要生产,随时都有村民来找他。在发展养殖的同时,他还带领大伙积极发展黄芪、黄芩等中药产业及葡萄、核桃等林果业,让大伙一起扩产业、增收入。2018年,贺汉雄已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现在年纯收入有20多万元呢。”
“人生在世无尽难,幸福要靠奋斗换。”贺汉雄感慨。
绥德县石家湾镇沙滩坪村23岁的青年折明明,自从3岁那年因车祸高位截肢,长到18岁就一直躺在床上,没出过家门。2015年,他通过网上学习,尝试编织十字绣、用塑料珠子做抽纸盒,眼前展开了一幅幅新图画。
2017年,驻村第一书记刘新国找到折明明,建议他把自己的手艺变成“小产业”,并帮助一起想点子、从网上采购原材料。当通过微信朋友圈,以30元的价格卖出第一个手工艺品时,折明明收获了今生最大的一份喜悦。现在呢?他的技术日臻成熟,在村子里带起了徒弟,个人年收入上到5位数,还当选“全国残疾人脱贫先进典型”,到各地演讲作报告。
榆林市将竞争机制引入脱贫致富行动中,探索建立了“扶贫扶志励志基金”体系,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新民风建设活动中,激发贫困“后进”户的内生动力。
“6+6”工作法推行以来,榆林市共建立爱心超市1329个,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培训贫困群众18.3万人次;开展道德评议6317场次;发放孝老敬老奖金599.2万元;培树各类模范脱贫户6894户,评选反面典型443人。以诚信、勤劳、实干、友善为内容的乡村风尚迅速形成,带动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心理,积极主动脱贫。
“上郡”之行,记者着实想象不到,黄土高坡与沙漠交融地带所展示出来的一种自然生机,古长城与古黄河交叉地带经济社会盎然跃动的生机,以及焕发在人们心头勃勃向上的生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10-09/203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