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决胜脱贫攻坚的“上郡之战”


  类似苹果产业一样,幅员广阔的榆林土地上,许多的特色产业在沟沟梁梁间扎下根来。

  府谷县依托“中国海红果之乡”独特资源优势,在府谷县聚金邦农产品开发公司带动下,发力海红果特色产业,深加工海红果酒、海红果汁等产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公司采取与果农定向合作形式,年收购海红果700多万斤,为果农增收700多万元,惠及600多户果农。公司董事长刘子贤站在高大粗圆的储酒罐前,向记者掰开手指头,他说:“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今后每年可以消化海红果5万多吨,将为果农增收1亿元。”

  在靖边县高家沟便民服务中心赵庄村,原本荒芜的沙土地上成为山药种植的良田。经过检测,这里的土质疏松、含钾量高、地下水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宜地下根茎类作物生长。于是,村里引进种植山药,为贫困户拓展了增收渠道。驻村工作队员贺美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山药产量为5700斤左右,市场价2.3元/斤,每亩毛收入约1.3万元,除去7000元成本,可纯收入6000元。去年贫困户实现户均收入10万元。

  自脱贫攻坚以来,榆林各区县立足产业优势,不断增加产业投资力度,大力发展苹果、杂粮、核桃、黑猪、肉羊、光伏、日光温室、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将贫困户牢牢镶嵌到产业链条中,确保稳定脱贫。这些产业已覆盖10.4万贫困户、28.32万人。

  

  坚强有力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榆林市把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助推器”,深入推进“三变改革”,建立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实施“村企共建”,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建立长效脱贫机制,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一招”,也是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经济基础。榆林市坚持以党建引领,贫困户全覆盖参与,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破壳壮大”。

  “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后,去年底村里的1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只剩4户兜底户,其余全部脱贫退出了。”米脂县杨家沟村驻村第一书记朱兆飞高兴地说。

  朱兆飞是榆林市驻村第一书记的标杆式人物,所获荣誉证书不计其数。荣誉来自于辛勤付出、来自于扶贫业绩,从市级国企总经理岗位下派到山沟沟里驻村帮扶,其战略眼光与经营思路依然能够照亮一片天。杨家沟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下面,有黑毛土猪合作社、佳米驴合作社、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股份制合作犹如“老母鸡孵蛋”。杨家沟村的贫困户和其他村民,通过村集体经济分红、务工、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去年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2680元。朱兆飞的目标是要建立集生态农业观光、特色餐饮、农耕体验、红色旅游等于一体的乡村产业休闲综合体,他带领杨家沟的村民奔波在路上。

  走进神木市大柳塔试验区生油村,居民区清亮整洁,柏油路穿村而过,蔬菜大棚排列有序,一幅美丽乡村风景图徐徐展现,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强村和富民是一辆车的两个轮子,少一个都不行。”生油村党支部书记李振清说。该村积极探索“三变改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6个村民小组分别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还成立了生油村合作总社,抱团发展特色种养业及瓜果观光采摘业,形成了“一组一业”的良好发展格局。经过3年脱贫攻坚,生油村农民人均收入从不足4000元增长到17800元,2017年底成功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生油村驻村第一书记马爱平,冒雨带着记者在村子里转圈,边走边聊:“畜牧养殖场现存栏肉驴130头、肉牛140头,今年投资8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羊圈,波尔山羊存栏130只;30亩水面鱼塘共投放各种鱼苗7.8吨;64座标准化大棚,种植各类果蔬15种;还有300千瓦光伏电站一座。这些项目都是合作社在经营,全体村民有份。”

  发展集体经济,资金从哪里来?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村企共建”是榆林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针对企业众多的特点,榆林策划实施了‘企村共建’的帮扶行动,使贫困村有更多的力量来帮扶、有更多的资金来发展。”榆林市扶贫办主任王志强说。

  府谷县目前已形成了一个“村企结对共建”大网络。府谷县扶贫办主任马有林介绍,依托县内工矿企业多和府谷企业家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意识强的优势,府谷县引导全县206家工矿企业与部门协同对接帮扶202个涉贫村。今年以来,全县共达成“村企共建”基础设施项目98个,意向资金2026.75万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苹果 土地 山药 核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