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斗罢贫魔成大道 心向振兴再出发


  到2018年底,兴安盟贫困人口减少到2.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9.5%下降到1.8%。今年年内,突泉县、科右前旗也将陆续脱贫,全盟脱贫摘帽在即。

  跨越贫困这道坎,留下的是干部群众的鱼水深情。这些年,兴安盟各级干部去得最多的地方是贫困地区、研究最多的是脱贫办法。通过实行四级干部包联责任制,4.25万名干部与4.85万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演绎了一首干部群众携手推进脱贫攻坚的“大合唱”。

  跨越贫困这道坎,留下的是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扶贫干部由刚开始的不会干、没思路、压力大变为有办法、有干头、有情感,由门外汉变成多面手,村“两委”干部在驻村干部带动下综合素质也有了显著提升,完成了一次基层干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乡村振兴“大练兵”。

  

  “两袋米、两头牛,红红火火搞旅游”

  

  立足天蓝地绿水净生态优势,兴安盟以脱贫攻坚为统领,完成了一次产业革命,打造出了一个“农牧业+旅游业”全新产业格局,让沉睡资源活了起来

  秋风暖阳,天高云淡。站在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满都拉敖包山上望去,绿毯一般的稻田绵延远方,巧手的农民田为纸、稻作笔,“兴安盟大米”“红城1947”字样的巨幅稻田景观画铺展其中。大地如画,游人如织。

  农旅融合是乌兰浩特市推进产业扶贫的“关键词”。依托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和渠系配套,乌兰浩特市近年来加大旱田改水田力度,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连方成片的稻田成了周边市民“打卡”首选地。

  “16万亩水稻,就是16万亩人工湿地,这在北方是难得的旅游资源。”兴安盟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乌兰浩特市委书记马焕龙说,乌兰浩特正在打造一条70公里长的万亩稻海旅游观光带,围绕从种到收的时节开展“插秧节”“稻田捕鱼节”等活动,今年预计可带动每亩综合增收1000元左右。

  水稻田里不见水,扎赉特旗正着手大力推广水稻旱作。通过中低产田改造,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水稻旱作比普通水稻可节约近90%的用水量。今年,该旗旱作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到10万亩。

  “就像种地膜玉米一样,直接播种就行了。”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五道河子村党支部书记杜文义算了一笔账,不用扣棚、不用育秧、不用泡田、不用耙地、不用插秧,每亩至少省200元,亩纯收入不低于1000元。

  在大兴安岭南麓生态圈的润泽下,兴安盟土壤肥沃、水质纯净、空气清新,这里的“寒地水稻”米质上乘,已在一线城市声名鹊起。2018年,“兴安盟大米”荣获“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

  通过旱改水田、水稻旱作,兴安盟水稻种植面积目前达到131万亩,改变了玉米“一粮独大”局面,种植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贫困户靠种地也能脱贫致富。

  “产业扶贫接地气,水土相宜富路宽。”兴安盟农牧局局长邱枫总结,立足天蓝地绿水净生态优势,创新耕作、养殖模式,推进三产融合,让农牧业由“温饱产业”变为“致富产业”。

  地处北纬46度,兴安盟还是世界公认的“玉米黄金种植带”“最佳养牛带”。盟委、行署大手笔地实施了大米、玉米“双百双千”工程和肉牛、奶牛“双百千亿”工程:

  ——用5-10年时间,1000万亩的玉米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0亿元。投资48亿元的玉米深加工项目,已在扎赉特旗开工建设。

  ——用5年左右的时间,肉牛、奶牛养殖总规模超过200万头,构建全产业链条,产值达到1000亿元。

  为实现大产业对小农户有效带动,兴安盟组建了米联体、牛联体等产业联合体,大型农牧业企业作为龙头,通过合作社向农户统一提供技术指导、交易销售等服务,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形成了产业壮大、企业发展、贫困户增收的多赢局面。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阿尔山市视察时感叹:“阿尔山的旅游业一定会火起来。”因为这里的四季都很美,春风杜鹃漫山,夏日天池清冽,秋天林海萧萧,冬季温泉若汤。

  “发展旅游业,拉长产业链,我们开展脱贫攻坚有了‘金钥匙’。”阿尔山市委副书记马继承介绍,以“巍巍大兴安,梦幻阿尔山”品牌为统领,推出科考游、生态游、研学游、摄影游等,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2018年,阿尔山接待游客432万人次,旅游收入52亿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玉米 大米 奶牛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