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斗罢贫魔成大道 心向振兴再出发


  “放下斧头当导游,小康生活不用愁。”现在,阿尔山农家乐、林家乐遍地开花,特色种养业、传统手工业等产业活力焕发,全市60%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旅游实现脱贫增收。

  在阿尔山旅游龙头的带动下,兴安盟从冰雪节活动破题,挖掘草海、林海、稻海、雪海风光,大步迈向全域旅游。

  “两袋米、两头牛,红红火火搞旅游”,这句话是对兴安盟发展新思路的形象概括。“正是在脱贫攻坚对经济社发展全局统揽下,全盟完成了一次产业革命,形成了一个全新产业格局,让沉睡资源活了起来。”兴安盟委宣传部部长呼和说。

  

  “树起了勤劳肯干精气神”

  

  让贫困户自愿选择,打造自主脱贫内生动力机制,实施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贫困户不仅在物质上脱了贫,更在精神上致了富

  “年年扶贫年年贫”“扶贫扶出懒汉”“争当贫困,坐享帮扶”……这两年,媒体曝光出了不少扶贫怪相。

  “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既有个人因素,更多的还是扶贫机制出了问题。”兴安盟扶贫办主任陈延成说,要构建增强群众内生动力机制、实施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实现持续稳定脱贫。

  把扶贫政策送到田间地头,兴安盟组建了新时代讲习团和“草原学习轻骑兵”两支队伍,以乌力格尔、好来宝等蒙古曲艺方式,重点讲解产业扶贫政策,把“我脱贫我光荣,我奋斗我幸福”的精神传唱下去。

  在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设施农业园区,王锁柱是干活最勤奋的一个。“家中地少,自己也上年纪了。看了‘菜单’,我和老伴儿商量了下,选择移民搬迁到园区里种菜。”王锁柱承包了4座温室大棚,一年能挣5万元。

  王锁柱所说的“菜单”,是乌兰浩特市推出的一系列扶贫措施,涵盖了产业发展、易地搬迁、政策兜底、技能培训4大项58小项。贫困户“点菜”选项目,帮扶部门“配菜”手把手指导,政府“买单”提供资金支持。

  “让贫困户自愿选择,是激发自主脱贫内生动力的好办法。”乌兰浩特市委宣传部部长刘颖说,该做法已在全区推广。

  而扶志长志气、扶智长本领的“双扶双长积分制”则是乌兰浩特市又一扶贫创新举措,鼓励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增加收入、展示良好精神风貌、积极参与村庄建设等方式获得积分,可兑换生产生活物资。

  “老陈真能干!”乌兰哈达镇腰乐嘎查贫困户陈巴根现在在村里很有面子,他把菜园打理得生机盎然,看见谁家有困难就帮一把……2018年,老陈领到了印有“第一名”头衔的积分卡,家里吃的米面油都是用积分换的。

  “这种‘小荣誉’的效果可不小。”腰乐嘎查党支部书记何振国说,村里要组织清运垃圾,通知刚发出去,就能聚起十几个村民,一个个自带铁锹、扫把,干起活来“不掺假”。

  今年,乌兰浩特在全市推行“双扶双长积分制”,嘎查村“比富裕、比和谐、比美德、比环境”蔚然成风。

  走进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西日道卜嘎查,道路整洁平坦,家家户户窗明几净,跟过去的脏乱完全是两个模样。可在村民感受中,最大的改变来自饭桌——再也不是满桌牛羊肉,荤素搭配渐成风尚。

  高盐、高油、饮酒一直是兴安盟农牧民的传统饮食习惯,成了贫困户因病致贫的主因。兴安盟以此为突破口,开展了党组织带动,转变农牧民思想观念、转变生产方式,改变居住环境、改变陈规陋习、改变饮食习惯的“一带两改三转变”活动。

  “习惯的改变是艰难的,要靠党组织动员、党员示范带头。”西日道卜嘎查党支部书记刘海林介绍,嘎查党支部对264户村民实行网格化管理,农牧民党员和能人大户分区分片负责带动10户左右,普及健康生活理念。

  在“一带两改三转变”基础上,全盟80%的嘎查村完成了村规民约的制订修订,通过“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的组织带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文明新风正在形成。

  “贫困户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实现了‘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树起了勤劳肯干的精气神。”谈及脱贫攻坚给兴安盟带来的改变,兴安盟常务副盟长隋维钧说,贫困户精神面貌改变是最大的、最难的,也是最令人高兴的。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振兴的起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玉米 大米 奶牛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