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亦农亦工两不怠


  

  

  

  

  2018年9月4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举办农民工技能大赛,比赛设有砌筑工、钢筋工、精细木工、电工、汽车修理工等14个项目,150多名选手参加比赛。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2018年9月,湖北武汉黄家湖大道城市地下管廊及道路改造工程施工员兰增林(右)、方维在测绘管廊主体,他们是奋战在军运会工地上的“90后”新农民工。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高春(右二)和妻子沈新玲(右三)2017年10月,在得知镇上产业振兴扶持政策后,高春决定和妻子返乡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新华社 张维堂 摄

  

  

  

  

  今年51岁的龙革雄是广西融安县东起乡崖脚村铜板屯村民,2012年,在外务工的他决定返乡创业。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清晨天刚刚亮,年过花甲的赵清明就戴着草帽,拿着剪枝剪刀,顶着露水,来到家对面山坡的藤椒园里修剪枝条。不一会儿,他的后背就湿透了。这个藤椒园是2014年赵清明带领乡亲们建立的,这也是村里的支柱产业之一。

  “赵老板,你还来亲自修枝呀!”来藤椒园干活的村民苟登科问。“我来看看藤椒长势,估摸一下今年的收成。”赵清明说。

  赵清明是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三滩村十组组长,在村里他是一名村干部,在外面他却是身家过亿的“老板”,在建筑行业小有名气的他如今返乡创业,带领着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

  从在村里务农,到外出打工,再到回乡创业,赵清明尝尽了各种酸苦,他是亿万农民努力奋进的一个缩影。

  

  “务农就是我们的本分”

  1949年12月,解放大西南的战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解放军第18兵团第60军180师的一声炮响,打开了四川广元解放的大门。常年的战争,让这片土地满目疮痍。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对于新的生活,每个人都充满了希望。

  赵清明听母亲说,当时村里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分到土地,开始新的生活。“那时候,我们这个村子叫作小山窝,可谓是‘穷乡僻壤’,都是山间小路,离城又远。”“常年的战乱民不聊生,土地少,乡里都盼着新生活的到来。”

  1950年至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席卷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以后,近3亿农民,分到了土地、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三百五十亿公斤粮食的地租。

  赵清明一家也分到了为数不多的土地,还有一头牛和部分农具。有了自己的耕地后,父亲和母亲起早贪黑下地干活,在地里一待就是一天,翻地、犁地、播种、施肥、除草,一年到头来就盼着收获金灿灿的麦子。再种下玉米和土豆,准备冬天过冬的口粮。

  “母亲曾经说,自己的地自己种,自己的粮食自己打。”赵清明回忆说,“我们农民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土地改革让中国农民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淳朴愿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前所未有的高涨。“那个年代,村里人想法很简单,分到土地都踏踏实实地种地,交够公粮,留好种,打多少粮食那都是自己的,务农是最牢靠的生计。”

  1955年,赵清明出生,家里多了一口人,母亲和父亲就更加地勤俭起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渐渐地,赵清明也长大了,除了上学,他也参与到家里的劳作……就这样直到1966年弟弟赵清军出生。

  1973年,在赵清明18岁那年,父亲因故去世,姐姐也出嫁了,生活的重担,完全落到母亲和他的肩上。

  “母亲老实厚道,70年代靠赚工分养家。”赵清明说,“家里除了自己算半个劳力,其他都是没有劳动力的长辈和弟弟妹妹。每天最大的问题就是吃饭,十几张嘴每顿饭都不能少。”

  “吃了这顿饭,就要想着下顿饭。”说到这,赵清明眼圈有点发红,“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家里养的猪、鸡还没长成就得卖出去换钱买米。”

  因为当时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严禁粮食等商品流通,为了买米,赵清明和村里人经常通过宝成线北上,到咸阳一带。“很多时候粮食在半路就被没收了。”赵清明说,为了解决一家吃饭问题,他们常常在车站附近的茅草丛背着粮食“潜伏”,凌晨再爬上火车带回口粮。

  1978年,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大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在全国推广,这对赵清明一家来说是一个好消息。“除了要上交国家的定购粮和征购粮外,剩下的就都归自己了。”赵清明说,当时大家都觉得这种分配方式很好,村民种地的积极性提高了,地里的收成也越来越多了,手里的粮食自然也比原来多了,家里人都可以吃得饱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粮食 耕地 施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 数读
下一篇 :大事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