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兴安农垦集团吐列毛杜农场,位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北部,全场有各类农机160台(套),每年粮油总产量2500万公斤以上。本报记者 戴军 摄

  

  

  

  

  中国自主研制的首台“东方红—LW4004”40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结束了我国350马力以上重型拖拉机必须进口的历史。

  

  

  

  

  

  

  

  

  

  

  

  

  

  

  

  

  

  

  

  

  来源:国家统计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落后的封建土地制度已经被打破,但农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变。当时,我国人口有四五亿人,但粮食产量却仅有2亿多吨,农民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提高粮食产量,提升劳动生产率,仅仅依靠人畜力不是长久之计,必须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但经历了战乱动荡的新中国一穷二白,不仅农机具数量极度匮乏,新式、高端农机具更是空白。为此,国家领导人亲力亲为,并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一代代农机人肩负着使命,不懈奋斗,如今我国已一跃成为农机生产和制造大国。“1973年,我就在农机厂工作,这四十几年来就没离开过这个圈子。有幸见证了我国农机具从一个非常落后的状态,发展到现在的水平,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刘宪深有感触。

  70年的时间里,农机具发展从模仿学习到自主研发,从简单农机具的推广到机械化、智能化的广泛运用,从单一环节推广到多个环节,从种植业发展到各个领域……当今,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到机械化作业为主导的新阶段。农业机械化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迅速提升,让亿万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为服务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增旧补新”加快探索步伐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自家如果能够拥有一台拖拉机,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当时,农机具实行国家、集体投资,国家、集体所有,国家、集体经营,不允许个人所有的政策。农机具的生产计划由国家下达,产品由国家统一调拨,农机产品价格和农机化服务价格由国家统一制订。

  由于农业生产工具严重不足,农机具的发展牵动着国家领导人的心。毛泽东主席先后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关于农业机械化问题的意见》中,强调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1959年4月29日,又在《党内通信》中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著名论断。1969年,在中南海小礼堂举办的全国建设县农机修造厂工作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希望大家终身立志于此。并对在场的人员提出嘱托:“抓农业机械化,现在到时候了,不能再耽误了!”

  这是一场生产工具的技术革命,事关我国农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不久后,便开启了探索的步伐。当时主要的任务就是:增补旧式农机具,推广新式农机具。1950年5月18日至6月26日,在中南海举办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农机具展览。和今天的农机展相比,它规模不大,展出展品仅有东北改良农具一套14件、苏联马拉农具一套18件和华北马拉农具21件。但展出时间却将近40天,而且规格极高,毛泽东和中央高层大多数领导都前往观摩。此次展览对新式农具的推广和发展意义重大。展览后没多久,全国又掀起了以推广双轮双铧犁为主的农具改革运动。

  同时,我国借鉴苏联经验,于1952年开始在全国建立国营拖拉机站。这些国营拖拉机站与周边村庄的农场、互助组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合作,为他们提供机械化作业。当时共建立11个,到1955年达到138个,随着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和随后人民公社的建立,1958年拖拉机站的数量达到337个。除了拖拉机站,农机修造厂和农机鉴定、推广、培训、供应等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

  中国的农机工业在国家大力度的投资下,也开始成长。从1955年开始,我国先后投建了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洛阳)、天津拖拉机制造厂、常州拖拉机制造厂等。截至1957年,全国农机制造企业发展到276家,当时已经可以生产五铧犁、圆盘耙、播种机、脱粒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等15种农机具。1958年,首台国产拖拉机在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下线。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宣布:“中国人民耕地不用牛的时代来临了,中国农机工业从此实现了零的突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机具 拖拉机 农业机械化 联合收割机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大事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