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1日,一个来自云南的电话打破了全国农技中心病虫害测报处的宁静——云南省江城县玉米上发现一新害虫,测报处推广研究员姜玉英初步判定,该虫就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技中心立即派出专家组,日夜兼程,用一天半时间赶赴江城县宝藏乡,实地调查确认草地贪夜蛾已传入我国。云南边陲小镇的这一发现,引燃了一场国内外高度关注的“妖蛾子”狙击战。
草地贪夜蛾俗称秋粘虫,具有适生范围广、扩散速度快、危害程度重、防控难度大的特点,玉米苗期受害,严重者可造成毁种绝收,被人戏称为“妖蛾子”。2018年在非洲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亿-30亿美元,造成亚洲8个国家农作物受灾1400多万亩。专家估计,该虫春季在我国西南、华南、江南等南方地区发生,夏秋季可进一步迁飞至西北、华北或东北玉米主产区,对我国农业和粮食生产构成直接威胁。
面对威胁,农业农村部、地方各级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主动担当,迅速投入了一场硬碰硬的“虫口夺粮”攻坚战。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指出:“草地贪夜蛾危害极大、防控艰巨,做好防控工作对保障秋粮丰收异常重要,万不可有丝毫松懈。要把防控草地贪夜蛾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大事要事急事来抓,全力保障粮食和农业生产安全。”
迅速:科学布阵 及时应战
草地贪夜蛾俗称“行军虫”,每晚可迁飞100-500公里。以快打快,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草地贪夜蛾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在入侵第一时间就观测到的外来生物。”作为第一批参与狙击“妖蛾子”的专家,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王振营对此感受深刻。2018年12月,农业农村部即下发通知,组织各地技术人员加密监测预警,在云南、广西等边境省(区)设立重点监测点。草地贪夜蛾一进入云南,就被植保系统的“火眼金睛”发现了。
信息是战争取胜的第一要素,在这场狙击战中,植保体系构筑了坚实的监测防线。发动基层植保人员和农民查虫员100多万人开展虫情普查,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田;在原有监测设备基础上加密监控网络,布局全天候立体式监测网络,全国共布设草地贪夜蛾监测设备130多万套;自虫害发生后,全国实施首次发现当日报告、发生防治信息一周两报制度,及时全面掌握“敌人”的动态。
有了信息,如何指挥作战也很重要。农业农村部建设了全国草地贪夜蛾发生防治信息调度平台。“平台从启动到上线不到一个月,效率之高可谓破纪录,实现了虫情发生县全覆盖和直接报送。”打开电脑,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植保植检处调研员王建强向记者展示平台的运作。虫情网上填报、自动汇总、图形化展示、实时共享,全国害虫发生发展动态在“一张图”上直观体现,提高了防控指挥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监测预警快,防治也要快和准。草地贪夜蛾是新入侵的害虫,未经培训的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辨识困难,影响了防控效果。为此,今年2月,农业农村部就组织专家制定发布《草地贪夜蛾测报调查方法》《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并紧急印发50万套防控技术挂图,指导各地编发技术资料1509万套份,分发到重点区域的每个村、每家农资经营店,让每一个农民能看到、易看到。
6月,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紧急下拨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应急防控。安徽、湖北、湖南等省地方财政列支专项经费共2.53亿元,专门用于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
针对草地贪夜蛾在我国首次发生、没有登记用药的情况,农业农村部紧急启动突发性重大病虫害临时用药措施,向社会公布了25种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用药。同时组织农药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指导农药经营门店备足药品,加强市场监管,防止借机哄抬药价和假冒伪劣农药坑农害农。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正是因为迅速反应、迅速发动,草地贪夜蛾全国见虫面积1500多万亩,实际危害面积246万亩,完成防控面积2400多万亩次,基本做到见虫区应防尽防,没有出现大面积连片成灾危害,草地贪夜蛾防控首战告捷。
协作:上下联动 区域联防
“预计草地贪夜蛾主要发生区玉米危害损失总体控制在2%-5%。”眼下,最早发现虫情的云南,春玉米已经灌浆成熟,云南省植保植检站研究员李永川告诉记者,“虽然植株下部还能见到被草地贪夜蛾咬过的痕迹,但玉米穗基本没受影响,丰收在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9-20/202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