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绿披瀚海水润城


  以保湿促保护,让“国宝”湿地“保值增值”。白城市实施了“引霍入向”“引洮入向”等补水工程,坚持引水增湿、退耕还湿、芦苇护湿、稻田补湿,以提、引、蓄、留等多种办法,累计为向海湿地补水3.5亿立方米。向海3.5万多公顷湿地得到有效恢复,达到近十年最好水平,又将美在天然的自然风貌和贵在原始的生态环境展现在人们面前。

  如今,境内江水正不断引进白城,工农业发展和城市用水安全也越来越有保证,“绿色生态”标签再次与白城不断相连。

  

  展望未来,生态值得期待

  白城几十年生态建设有一条重要经验:作为生态命脉,必须想办法做足“水”的文章。

  地下水与地表水区别对待,分类施策。对于地下水,最大力度掌控采水底线、节水红线、补水生命线。地表水则在“引、蓄、排、连通”上下足功夫,留住雨水、留滞洪水、引用江河水、连通泡塘水,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从2013年开始,河湖连通工程开始实施,依托自然河湖水系和已建重大工程水利设施,建成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三条黄金”水道,连通松花江、嫩江、洮儿河和霍林河,采取提水、引水、分水的方式,将各河段汛期的富余洪水资源存蓄到天然湖泊和湿地中。“水”文章做好了,特色水产品多了,休闲憩息处多了,旅游观光客也多了。

  “不看难以置信,看后超出想象。”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对河湖连通工程啧啧称赞,即兴赋诗赞叹,“河湖连通水丰沛,鹤飞羊欢生态归,花鲜荷青沃野风,西部美景令人醉。”

  白城“水”文章做得好,再加上植树造林,当地的小气候也不断向好。一位群众以东北人天生的幽默,出口就是顺口溜:“前些年每到雨季,‘站在山上看云彩,片片云彩都白来’,现在是‘看到云彩云相聚,片片云彩都带雨’。”

  有了水的基础,勃兴了许多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白城进行盐碱地种稻和“以稻治碱”工作。试验成功后,结合实施国土整理、抗旱水源、兴修灌区、退化草原开发利用等工程,逐年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目前白城水田面积已达20多万公顷,成为吉林省水稻生产第一大市。目前,白城正在统筹打造“白城弱碱大米”品牌,并已在省内外打开广阔市场。

  白城生态环境变好了,引来的大企业、大资金、大项目也逐年增多,吉运公司15万头肉牛养殖加工项目、飞鹤乳业50万只奶山羊建设项目等一批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全产业链模式的企业相继落户,为白城不断带来发展新引擎。

  在白城南域大沁塔拉草原,远处低吟的歌声逐渐增强:“绿色草原有一颗星,大沁塔拉有座美丽的城,仙鹤绕你展翅飞,一城欢歌一城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湿地 草原 荒漠化 造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