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山乡美景变财富


  

  

  

  

  游客在和政县松鸣岩景区划船戏水。李斌 摄

  守着绿水青山,却世代受穷。多年来,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买家集镇,这曾是摆在石咀村村民面前一道“尴尬”的难题:坐拥风景旖旎的黄松沟,头上戴着远近闻名的“贫困帽子”,穷到村里年轻人娶媳妇都难的地步。

  怎么办?“必须想方设法挖掘资源优势,把美景变成财富。”石咀村党支部书记杨希华说,近年来,买家集镇政府立足当地山清水秀的资源优势,下大力气打造黄松沟旅游景区,以旅游带动全村乃至全镇脱贫致富。镇上依托石咀村的自然资源,帮助村里推动旅游观光、养生休闲、田园度假、文化创意、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集娱乐、聚餐、观光为一体的景区。如今,随着乡村旅游的兴旺,许多村民吃起了“旅游饭”,收入越来越好,2015年村里还实现了整村脱贫。

  临夏州是国家确定支持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破解坚中之坚、贫中之贫,决胜脱贫攻坚,一直是和政县的“一号工程”。“近年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富民利民的关系,以生态环境建设带动全域全季旅游开发,以旅游开发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以绿色生态产业和旅游产业为支撑,着力突破守着绿水青山‘挨饿受穷’的困境。”临夏州政协副主席、和政县委书记李国辉说,县上按照“山水和政、冰雪和政、绿色和政、美丽和政”的定位,大力实施旅游强县战略,在发展全域旅游和全季旅游上下功夫,全力将旅游产业打造成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助推精准扶贫的新引擎,使得许多像石咀村一样的贫困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旅游产业成决战深贫新引擎

  梨园之中,木屋竹楼,农舍小院,若隐若现;绿柳野草,篱墙栈道,曲径通幽……这是记者走进和政县城关镇咀头村时看到的情景。当前,咀头村正将乡村旅游产业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向决胜贫困发起最后的冲刺——在“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杨胜强的带领下,村里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将乡村旅游和乡村特产等融合发展,动员村民积极参与入股,创办了“乡语旅游”公司,以乡村旅游吸引大批游客,品尝特色农家饭菜,体验趣味乡村旅游。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我将自己在啤特果树林下散养的‘嘴头馋’土鸡、绿色养殖的‘和政羊’投入到乡村旅游餐饮业中,实现了‘养、产、销’为一体的模式,节约了成本,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产业的融合发展。”杨胜强说,咀头村“乡语旅游”已建成梨园山庄、还乡人家、观光栈道、半山烧烤、蔬菜种植体验园等基础设施,日接待游客可达1000多人,能容纳500人同时就餐,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致富,已带动当地农户100多户,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

  “在发展旅游产业上,我们不仅着眼于‘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旅游综合服务体系的建设,更努力实现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门票观光经济向消费度假经济转型升级。”李国辉说,县上通过大力实施旅游强县战略,持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基本建成了大景区智慧旅游系统,旅游服务功能更趋完善,先后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大众滑雪技术大奖赛、第三届高原梨花旅游节、第二届鲁冰花油菜花旅游节等高水准旅游节会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旅游内容,拉长了旅游季节。特别是县上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以来,实施了松鸣镇狼土泉村、陈家集镇上王家村两个贫困村旅游扶贫项目,培育发展了40家农家乐,有力地助推了脱贫攻坚。

  

  “旅游+特色”驱动乡村新发展

  和政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被誉为“陇上绿色明珠”“古动物化石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政发展全域旅游,重点在特色乡镇。”和政县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近年来,和政大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集中力量打造特色旅游线路、重点旅游镇、特色旅游村,下大气力在“特色”二字上做文章,将文化气质、艺术气质与乡村气质完美结合,对原有的乡镇文化进行了重塑。

  “这几年,我们加大了特色林果——啤特果产业的发展步伐,在高速公路沿线建设了百里啤特果长廊和万亩啤特果基地,带动了全县13个乡镇、34个贫困村、2.6万户农户种植啤特果17万亩,挂果面积6.8万亩,年产量6.8万吨,果农亩均增收1200余元,并连续举办了四届梨花旅游节,实现了生态建设、旅游开发、富农增收的三重互促效应。”该负责同志介绍说,另一方面,和政借助大南岔河水生态修复及综合治理工程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沿河流域在特色农业种植和旅游观光方面的潜在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游,沿河流两岸建成了富农花海鲁冰花主题公园和万亩油菜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带,有力地提升了全县旅游品质品味,丰富了旅游载体,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一步拓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油菜 油菜籽 农民群众 休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