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山海联手奏响共富强音


  初秋时节,太阳依然炙烤着大地。在位于重庆市巫山神女景区内的建平乡云台村,100余名村民正在山坡上的茶树丛里除草、浇水,这里的茶园种植基地是山东省烟台市助力巫山县打造的“万亩茶园”产业项目的一部分。未来,这里将成为一个集生产、体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茶产业园区。

  这是2018年至今,山东省烟台市与巫山县东西扶贫协作,在产业扶贫合作项目上的一个缩影。从东海之滨到三峡腹地,山海携手,一起走上幸福富裕之路。

  

  产业合作,造血功能足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烟台市探索建立“两园一中心”,围绕巫山主导产业格局,力补产业发展短板。

  2018年以来,烟台市先后投入帮扶资金1400万元到巫山县工业园区,将园区老旧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污水处理设施提档升级,增强产业的承载能力和对贫困人口就业的带动能力。2018年底,山东烟台(巫山)工业园正式挂牌建立。

  在园区里的烟台三嘉粉丝厂包装车间内,60余名留守妇女正忙着将粉丝打包、装箱,厂区管理负责人董明坤表示,公司主要是看中了巫山优质的农产品和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所以注册成立重庆巫峡粉丝有限公司,分两期共投资2亿元在巫山建设粉丝粉条生产加工项目,实现了东西产业合作的重大突破。目前,一期项目已完成建设。

  烟台(巫山)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是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以及现代标准果园的打造,来提升巫山农业种植的科技水平和标准化程度。

  “建立山东烟台(巫山)工业园,是立足当下,为两地搭建一个产业合作的集聚平台。而建立山东烟台·巫山‘双创’中心,则是放眼长远,推动巫山贫困户的创业创新举措,争取为巫山培育孵化一批中小微企业家。”在园区挂职的县政府党组成员吕进介绍说。

  走进山东烟台·巫山“双创”中心,企业产品展销区已吸引当地农副产品加工、中药材加工、旅游产品加工等30余家企业,近300种品种入驻。

  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统筹援建资金积极参与农村“三变”改革,组织产业园所在地的袁都村全体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按照3∶1∶6实现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分成。为增强群众抗风险能力,梨园挂果后由烟台果品企业全部以保护价收购,还选派了2名合作社负责人到烟台农科院果树示范基地学习,烟台则选派了10名农业技术人员到巫山开展为期半年的技术跟踪服务指导。

  

  志智双扶,内生动力增

  烟台市着重打造技能培训、专家支援、双向培育“三项机制”,既重授人以鱼更重授人以“渔”。

  扶贫重在扶智。去年8月,烟台市选派了一支由6名小学教师、9名初中教师、2名中职教师和3名教育管理干部组成的团队到达巫山,组团开展诊断式支教。就这样,一场付诸真情的教育援建为巫山增添了一份温暖呵护。

  今年,于瑛老师主动申请第二次来巫山县实验小学支教,为了巫山的孩子们,也为了支持在巫山投资办企业的丈夫,她还把正在读小学的女儿也带到这里。

  工作之余,她还帮助十余个学生家长联系巫山的烟台企业,为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工作家庭两不误,留守儿童有了父母的陪伴,教育问题也得到了改善。”于瑛告诉笔者。

  去年11月,烟台赴巫山扶贫协作医疗队来到县人民医院口腔科。三个月的支医时间里,医生们发挥专业技术特长,多次在科内进行口腔隐形矫治、口腔种植支抗、Mini Uni-Twin矫治等新技术讲座,并进行多次疑难复杂病例会诊。针对巫山胸疼病易发多发的情况,今年的支医团队跑遍了各乡镇医院,推出了“胸疼地图”计划,进行全面干预治疗。

  根据山东省总体安排,2019年,烟台市将培训巫山党政干部200人,选派20名教师、20名医生和10名农技人员来巫山开展协作帮扶。

  目前,烟台市已选派9名教师、22名医生到巫山支教支医、6名农技人员到巫山开展农业科技指导。巫山已选派6名村党支部书记到烟台龙口市挂职学习3个月、13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赴烟台学习,100余名扶贫干部到烟台参加培训。

  扶贫首在扶志。2018年9月,烟台、龙口人力社保局联合巫山人力社保局、县就业局,在骡坪镇大垭村举办“鲁渝扶贫协作—巫山县贫困户劳动力中式烹调师培训班”,60名村民积极参与中式菜肴制作培训。学员们学会了一技之长,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渠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粉丝 茶园 带动能力 农副产品加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