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操戈 邓卫哲)近日,以“智慧海洋·未来农业”为主题的“2019年世界顶尖科学家三亚论坛暨三亚市院士联合会成立大会”在海南三亚举行。21位分别获得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拉斯克奖、沃尔夫奖的著名海外科学家和5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参加论坛。世界顶级“最强大脑”围绕智慧海洋、未来农业的主题,展开跨国界、跨主题、跨学科对话。
在期间举行的“现代农业与生态产业”分论坛上,4位获得沃尔夫农业奖的科学家分享了他们各自最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为海南现代农业和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思路、注入活力。
据了解,沃尔夫奖是1976年1月1日由德国商人R·沃尔夫及其家族捐献一千万美元成立沃尔夫基金会,奖励对推动人类科学与艺术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每年评选一次,分设农业、物理、化学、数学、医学五种奖项,奖金10万美元。2004年,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得沃尔夫农业奖。
“全球气温升高,对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挑战,造成农业灌溉用水和可耕种土地紧缺,粮食可持续生产愈发重要。”2001年沃尔夫农业奖得主罗杰·比奇呼吁政府和科学家要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罗杰·比奇认为,随着全球农业从业人口的不断减少,规模化生产和科学管理成为必然,这就要求在科技创新和政策制定的时候全面考量,要给科研人员更多全球交流合作的机会,整合各方资源,加大全球协作来应对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尽可能减少农业生产中温室气体的排放。中国对全球科研合作作出了很大贡献,如在节水灌溉方面。
2018年12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一份关于《创造可持续的粮食未来》的报告提出,如何保障粮食可持续供应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减少需求量增长,也就是减少浪费,控制人口增长;保护和恢复农业自然生态体系,提高亩产;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增加鱼类产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罗杰·比奇建议,政策制定者以及大众应多了解如何去应对未来对粮食生产的挑战和压力。
2019年沃尔夫农业奖获得者戴维·齐尔伯曼主要研究农业科学技术、市场供需和政策制定三者间的关系。他认为,科技创新要与政策制定相结合,要综合考虑农产品种植结构、面积、产量、品质、销售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因素,通过科学决策,实现科学与政策及时有效结合。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9-03/202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