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片片金叶总关情


  “要是我再严厉点,是不是传义就不会走?”——“师父”刘伟

  烟草研究所调制加工研究中心高级实验师刘伟是王传义刚刚参加工作时的“师父”,王传义一直把刘伟当作师长一般敬重。

  2018年11月,王传义作为专家代表,参加全国烟草行业促农增收情况调研活动,赴东三省调研。途中,十几年从没喊过苦累的王传义给刘伟打了个电话:“刘老师,我实在走不动了,每天下乡,贴身的衣服都能被汗水湿透,能拧出水来。”那个时节,东三省滴水成冰。

  “赶紧回来!先检查再说。”刘伟吼他。

  刘伟着急不是没有原因。2014年,刘伟就发现王传义的脸色越来越差,人也越来越瘦。越到冬天,喘得就越厉害。刘伟催他去医院做个系统的检查,别总是等到病得厉害了就去输几天液救救急,王传义总笑着安慰“师父”:“没啥大毛病,烟区有那么多事儿等着咱们去干呢,您不也是天天在下乡、指导、讲课,三两个月都回不了家一趟吗?”

  坚持完成东三省的调研工作,王传义回到青岛的第二天就扎到所里上班,几个项目着急结题,他实在“不得空”。

  刘伟给王传义的爱人打电话,拿“师父”的身份下了命令:“传义必须马上去医院做系统检查。一天都不能再拖了。”

  检查结果震惊了每一个人——肝癌晚期。医生埋怨:“这病至少三年前就埋下了,怎么现在才来检查?”

  到今天,刘伟都在怨自己:“几年前,要是把那小子‘押’到医院去,是不是就能早发现?我要是再严厉点,是不是传义就不会走?”

  可谁都知道,王传义停不下来。每年5—9月,全国各烟区陆续进入烤烟季,从南到北,每个烟区都可能因为更换品种、雨水多寡、日照时长等情况出现烟叶素质变化,进而面临烘烤难题。

  “今年的烟怎么烤”,是烟草所的“王传义们”每年都在回答的亘古不变的“新问题”。每一次临危受命、每一个烘烤方案的制定、每一张烘烤曲线的绘制,都需要他们亲自深入一线,用一个星期的时间不眠不休,烤出一炉“示范烟”来,再不厌其烦地将烘烤方式给技术员和烟农讲解清楚,确保技术落地。

  烟叶种植和加工是一个比较优势并不太高且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目前尚在种植烟叶的,多为贫困地区的农民,烟叶烘烤的技术指导,就自带了扶贫属性。

  近20年的时间里,王传义走过了赣州、龙岩,跑遍了百色、凉山,还连续多年驻点庆阳、延安,在这些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王传义到底烤过多少炉烟,为烟农解决过多少烘烤棘手难题,烟草所里没人能算得清楚。但有一点大家都知道,他的烤烟成功率接近100%。“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是他给自己定下的原则。”谭效磊回忆道。

  “在贵州、重庆烟区,常常看到五六十岁的老大娘用背篓往山下背采收的烟叶,一次上百斤,三四十度的陡坡,烟叶就是他们一家人的生计。对他们这么重要的事儿,我有啥理由不把工作做好?”王传义就是用这样对烟农深厚的情感,支撑了一年又一年,直到再也干不动。

  2019年4月,躺在病床上治疗的四个月,王传义给刘伟打电话:“刘老师,您先帮我盯着我手头的那几个项目,别拖了大家的后腿。我最近状态好了不少,很快就能回去工作了。”

  “一肚子的问题等着问他,今年咋说不来就不来了呢?”——农民刘福全

  地处沂蒙山区的临沂市,是山东烟叶的主要产区之一。也是王传义研究的“八点式精准密集烘烤工艺”的最早推广地之一。

  烟农都知道,种烟苦,烤烟更苦,烤烟人要不眠不休地守着烤房,还是可能因为一个不留神就烤坏一炉烟。王传义琢磨着,得研究出一套让农民烤烟不那么辛苦的标准流程。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王传义带领他的团队研发了自动加煤技术和“八点式精准密集烘烤工艺”,整个烘烤过程只需设定好8个关键温湿度及对应的烘烤时间,再根据每年的烟叶品质做细微调整,就可以实现全自动化的烟叶精准烘烤。基层的技术员结束了“看烟烤烟”的“估摸时代”,烟农只需要每12个小时加一次煤,彻底告别了日夜睡在烤房边的日子。烤烟的人力成本大幅降低,品质也稳定了下来。

  为了推广这项技术,王传义带着谭效磊走遍了临沂的9个植烟县。每到一处,不仅要看当地的水土、烟叶长势,因地制宜制定烘烤方案,还要不厌其烦地召集烟农讲解新烘烤工艺的技术要点,让农民“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烟草 墒情 品种 雨水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