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春风吹别大山里的贫困


  当时的大湾村,还没发掘出“红色”“绿色”两样宝藏:“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金寨积淀着红色基因,大湾村有些老民居就是红色遗址;大湾村紧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鬃岭景区,青翠的大别山正是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

  思路一变,绿水青山就成了金山银山。

  2018年,大湾村办起民宿,刘辉洪也得以在家门口有一份稳定收入。“每月工资2000元,旺季还会根据营业额补发提成。”热情爽利的她给民宿带来不少回头客:“去年有两夫妻从南京过来玩,今年还要带孩子再来住半个月。看到他们如此喜爱我的家乡,我打心底里高兴。”

  旅游带火了大湾村,村里现有旅游栈道、休闲漂流、游客接待中心等多个项目在同时建设。刘辉洪的丈夫一直在外打工,今年也回村里找到了工作。“在外打工不如在家踏实。”她告诉记者,新的民宿群正在建设中,届时将有26栋楼101间客房对外开放。“到那时,村里就热闹了,能有更多人回到家乡来。”

  都是贵州媳妇,王新云刚嫁到大湾村时家境更窘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她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办起了“新云农家院”。“第一年没赚什么钱。”但王新云没有气馁,而是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旅游学管理,回头客越来越多。2018年,她净赚3万元,还获得了“徽姑娘农家乐”创业项目扶持。

  “竹笋、辣椒、玉米、花生……旅游做起来,山里的土货都值钱了。”王新云感叹。最近她买了红灯笼、遮阳棚,信心满满地筹划着:“将来在路两边挂上红灯笼,能吸引客流。屋里坐不开的时候,就支上遮阳棚,在外面摆几桌。”

  找对了路,大湾村彻底变了样,山上山下处处是风景。臭气熏天的牛栏、猪圈,改建成了干净敞亮的旅游公厕。潺潺溪水环绕着新修的凉亭。“这儿的夜景可比城市漂亮!”村民们自豪地说。目前,全村办起了22户农家乐,其中一半由返乡创业者创办。5G信号开通后,游客还可以通过“5G+VR”技术远程欣赏大湾美景,体验一把“云乡愁”。

  

  产业变旺了:特色高效成脱贫“灵药”

  大别山有鬼斧神工的壮美,还是一座“宝山”——这里是中国十大名茶“六安瓜片”的主产区之一。但长期以来,大湾村却守着“宝山”挨穷,村里人大多种些大路庄稼,茶叶等特色产业不成规模。

  “高山出好茶,这里产的高山茶芽叶肥壮,香气馥郁,经久耐泡。”汪达海是大湾村最早一批开始种茶卖茶的人,但因为当时全村只有一些零星种植,不仅没人收购,即使担到外地的集市卖也被压价得厉害。“吃上餐愁下餐餐餐不断,借新债还旧债债债相连。”他自己写的一副对联道尽了曾经的困窘。

  近年来,金寨加大力度发展特色产业,培育茶叶品牌,大湾村的茶产业迎来了发展契机。汪达海不失时机办起茶叶加工厂,带动村民种茶、采茶。在他的带动下,身体残疾的贫困户汪能西仅靠采茶一项,去年就赚了1万多元。

  “今年是大湾村有史以来最长、效益最好的一个采茶季,四五户茶农的收益都超过1万元。”大湾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告诉记者,优质高山茶的销路越来越宽。在60亩“扶贫定制茶园”里,生产过程可以通过手机实时观看,收获后4斤茶售价1000元。

  目前,大湾村已建成1500亩高标准密植茶园和占地6000平方米的茶厂。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获得了茶企青睐。从去年开始,安徽蝠牌生态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租下了村办茶厂,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带动全村400余户茶农增收。不少贫困户在这里学会一技之长、成为专业炒茶师。

  行驶在通向大湾村的盘山路上,经常看到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光伏发电板,走近观望,才发现下方别有洞天——光伏板支撑架外套上塑料膜,摇身一变成了灵芝种植大棚。《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赤芝生霍山”,“霍山”即属于现在的大别山区。由于海拔高度适宜,昼夜温差大,金寨自古就盛产灵芝,位于山区的大湾村种出的灵芝,有效物质含量更高。

  2016年以来,随着光伏扶贫项目的实施,在金寨县力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指导下,大湾村发展了12亩“农光互补”灵芝种植基地。合作社理事长李文海说,“农光互补”无疑是多赢之举:山区每年会产生很多废弃树枝,这是菌棒的最佳原料,实现了变废为宝;灵芝管护用工量大,仅去年一年,12亩灵芝种植基地就支付人工费8万元,大大带动了农民就业;灵芝喜阴,光伏板下种灵芝,一片土地,两种收益,扶贫电站每年发电量28万度,收益超28万元,带动106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灵芝 茶叶 茶园 山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