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一个产粮大市的“旱地突围”


  

  齐头并进 多点开花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框架下,通辽市在应用浅埋滴灌促进玉米增收的同时,也将这项技术应用在其他作物的栽培管理上。有了浅埋滴灌,当地特色经济作物甜菜、红干椒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架玛吐镇是通辽发展多种作物产业、综合运用浅埋滴灌技术的一个缩影。该镇五间房村村委会主任于占林告诉记者,村里近三年来每年都会安排种植不同的经济作物,2017年是西瓜,2018年是青贮玉米,今年是甜菜。种植西瓜时用了膜下滴灌,而到了青贮玉米时已经改用了无膜浅埋滴灌技术,收获后卖给大型养殖场做优质饲料。由于全村土地统一流转,规模化经营,采取订单农业的生产方式,还未播种前农民就已掌握了作物的价格,收益更可靠。

  “我们这儿的农民把土地按每亩945元流转给合作社经营,他们还可以回来打工,工钱是每小时12元,相当于两份收入。”于占林说,“流转过去的2100亩甜菜预计今年亩产能有5吨,到秋天合作社能赚到200万元。”

  而在科尔沁左翼中旗,甜菜种植不仅实现了订单化经营,也提升了产量。科尔沁左翼中旗农牧局副局长梅园雪对记者说,自2012年起当地开始试验浅埋滴灌技术,如今甜菜亩产量从原来的3吨半增加到5吨,水肥通过滴灌直接浇到根部,化肥利用率也从38.8%提高到70%,从底肥到追肥,每亩化肥用量可减少30多斤。

  架玛吐镇镇长安双喜告诉记者,镇里还种植了一万亩沙棘,因为其节水特性,减少了对地下水的利用。“我们开辟了生态经济林,既生态又环保,还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全镇30万亩地,有1/3的规模流转土地,涉及了28个嘎查村的甜菜、葵花、花生等经济作物,能稳定带动全镇408户贫困户、1200多人脱贫致富,去年老百姓年均纯收入有1.1万多元。”

  在开鲁县记者了解到,这里既是通辽特产红干椒的主产区,也是全国最大的红干椒生产基地。“红色产业”在种植时采用了“覆膜+插秧+铺滴灌带”的方式,并且实现了地膜的全回收。近年来,该县也开始进行浅埋滴灌的试验示范,摒弃之前的大水漫灌,应用IC卡智能灌溉管理系统,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通过对农户、收购商、企业、质检等信息录入生成二维码,实现了红干椒生产过程的全追溯。

  

  “现在节水是为未来生态打基础”

  浅埋滴灌技术不仅缓解了通辽地区的农业用水紧张,减少了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利用,也为农户带来了实在的效益。汇民盛丰合作社理事长马忠臣参与了项家窝堡村土地流转和托管的全过程,让3万亩土地依靠“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保险”的管理模式,实现连片规模化经营。

  “规模化种地不简单啊,科技含量太高了。一个生产周期不止30个环节,哪个环节跟不上都有可能影响玉米产量,没有滴灌技术真干不了。现在有了滴灌不仅效果好,还省水、省肥、省工、省电,一亩地大约省了七八十元,依靠浅埋滴灌我增产了30%。”马忠臣对记者说,

  项家窝堡村村民史克明也是浅埋滴灌技术的受益者,他家的130多亩地全都用上了浅埋滴灌技术,除了40多亩种辣椒外,其余都种上了玉米,每年收割一茬。“这项技术我用了六七年,基本上也不用雇人。原来大水漫灌,每亩地光灌溉成本没有20块钱都下不来,现在浇一亩地就用六七块钱。”史克明说,项家窝堡村采用浅埋滴灌技术的已有320-330户,推广面积达一万亩。

  根据通辽市的规划,2018-2020年全市将建设以浅埋滴灌为主要节水模式的1000万亩农业高效节水工程,2018年已经完成43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任务,年节水4亿立方米以上。同时全面实施田、林、路、井、电、技等配套工程建设,实现工程、农艺、农技、节水有机结合,发挥最大节水和增产效益。通过一系列举措,科尔沁超采区地下水位已上升0.47米,超采区面积缩小了500平方公里。

  与此同时,通辽在水价方面也将推动所辖旗、县、区全部设立试点,完善农业灌溉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灌溉用水管理、农业水费收取、水权交易等全过程信息管理。农业高效节水工程的实施,有效解决了水资源过度消耗、水粮矛盾突出问题,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共赢。以农业高效节水工程为契机,结合土地规模化流转,项目区积极推进红干椒、圆葱、青贮玉米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06万亩,改变了过去玉米“一粮独大”的现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滴灌 玉米 土地 甜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