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成牧业有限公司复养育肥猪成功上市。周纪明摄
编者按:自我国发现非洲猪瘟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连成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场是首个对外公布复养成功的猪场,这无疑给我国整个生猪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连成牧业究竟是如何进行复养的?其他准备复养的猪场能从中借鉴哪些经验?复养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请看来自本报记者的调查和业内专家的建议。
记者调查
“3过程6要素”筑起非洲猪瘟“防控线”
连成牧业生猪复养初见成效
单玉平 本报记者 陈兵
2018年8月19日,农业农村部公布江苏省连云港市连成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场(以下简称连成牧业)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截至当月22日,该场共扑杀存栏生猪4647头。调查表明,连成养殖场非洲猪瘟疫情是由人员或车辆物资将非洲猪瘟病毒带入导致。
疫情发生后,连成牧业养殖场制定了严格的管理体系,强化了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经过近1年的努力复养成功,于2019年7月2日-4日,分3批出栏生猪517头,平均体重245斤。连云港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场养殖的生猪进行了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抽样检测,每批生猪入场后半月进行1次抽检,再过1个月再次抽检,出栏时第3次抽检,每次抽检10头,结果均为阴性。
连云港市畜牧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连成牧业复养成功主要是实施了“3过程6要素”管理法,杜绝非洲猪瘟病毒进入场区的可能性,初步实现了以免疫为核心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向以强化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为核心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转变。
“3过程管理体系”解决两大技术难题
2018年8月,处于起步阶段的连成牧业遭遇突如其来的非洲猪瘟疫情。面对灾难,养殖场没有退缩,所有职工齐心协力,依靠政府的支持,及时完善防疫设施、强化技术管理,鼓足信心开展复养工作。
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非洲猪瘟为高度接触性疫病,与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其它烈性动物疫病相比,其传播效率低、速度慢,没有“脚”,不会走,没有“翅膀”,经空气传播效率低,只要狠抓猪场生物安全,必将赢得防控非洲猪瘟攻坚战的胜利。
在省市畜牧兽医专家的帮助下,连成牧业围绕非洲猪瘟疫情后复养生猪必须解决的两大技术难题,即疫情发生后存留在养殖场的内源性病毒清除和防止场外病毒入侵,精心研究构建了“建立体系,刻意训练,重复监督”3过程管理体系。
连成牧业董事长魏宝磊介绍说,在实施养殖场生物安全风险分析、发现安全漏洞与病毒传入风险环节基础上,公司建立的“3过程管理体系”,包括完善各风险环节操作规范,场区与外界环境的切断等。这些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构建起了生物安全防控的全域化新格局。
为了把专家意识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把生物安全制度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标准,公司对不同岗位的员工,有针对性地实施强化训练,使员工了解非洲猪瘟防控知识,理解岗位责任,掌握防控规则;将宣传图片和标识张贴在生产环节的各个关键部位,起到时刻提醒员工的目的。与此同时,公司还对员工安全标准执行情况进行重复监督,在每个生产的关键环节派多人、多次实施岗位安全监督和管控,防止生产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6要素”推动养殖过程安全措施全覆盖
“过去是非养殖人员不能进入养殖区,现在连专职的饲养员也不能随意进出养殖区。公司对于养殖过程安全措施的管控,已经细化到了食堂物资的采购都要挑选供货方。”连成牧业总经理魏荣耀说。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连城牧业按照“严管理、守规范、全消毒、管车辆、灭鼠蝇、重监测”生物防控6要素要求,全力推动养殖过程安全措施全覆盖,成功复养步伐不断加快。
魏荣耀介绍,公司首先对员工实施严格管理,从细节入手,最大可能堵住病毒进入猪场的途径。生产区人员固定饲养棚舍,严禁串棚,门口配备消毒盆和消毒药洗手;员工更换隔离服进入棚舍内工作,工作结束后,棚舍内衣物及时消毒清洗;休假回场的员工,需洗澡3次以上,更换两个隔离舍,需隔离60小时以上;食堂物资由专人采购,禁止到大型农贸市场,直接到蔬菜基地或者卫生达标的商超采购,进场后进行浸泡或者熏蒸消毒后进入厨房,厨房和餐厅分属不同区域,人员、用具严格分开。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8-17/201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