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乔庄镇养殖户展示刚刚收获的白对虾。
在山东省博兴县乔庄镇,养虾技术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在这个镇的地位。
“今年挣着钱了!头网就出了900多斤,这一次最起码得4网。”看着自家池塘刚捞出来的对虾,资深养殖户刘海波边跟记者闲谈,边用手机算着一网的利润。
盛夏7月,走进乔庄镇,放眼望去,成方连片的精养池塘,红屋顶、绿水面,星罗棋布,在蓝天白云下构成一副独特的风景画,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
作为“中国白对虾生态养殖第一镇”,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在乔庄镇呈“井喷”态势,家家有水田、户户有池塘。2018年,乔庄年产白对虾2800余万斤,产值达6.2亿元。一只虾改变了这里的一切,荒碱地变成“黄金池”,几万农民从温饱走向富裕,产业衰败走向乡村振兴。
一只虾打开局面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乔庄镇地处博兴县最北部,是引黄济青渠首、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打渔张森林公园的所在地,由于境内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素有“生态乔庄、鱼米之乡”的美誉。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乔庄镇渔业发展主要依赖传统养殖,品种较单一,以罗非鱼为主。因罗非鱼上市时间集中,需求量有限,销路难打开,所以养殖户们忙一年却赚不到钱。
如何不辜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现有养殖基础上实现转型?乔庄镇决定,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引入新品种,让水产养殖焕发新活力。
“乔庄镇水资源丰富,地下水的含盐度和海水很相似,特别是钙镁含量高,矿藏度能达到每升400毫克,非常适合白对虾的养殖。”山东省博兴县渔业服务中心党组书记孙长江介绍说,经过反复的摸索,白对虾成为当地发展水产养殖的不二选择。
从2000年开始,乔庄镇便确立以南美白对虾养殖为支柱产业。
镇里为了鼓励群众开发荒碱涝洼地建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对于连片成方开发200亩以上的村给予1万元以上的奖励。为解决群众资金困难,当地镇政府还协调农信社提供小额贴息贷款,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
乔庄镇先后投资6000万元,建成了黄家、榆林、鲍王等11个1000亩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基地,辐射带动全镇66个村。在镇政府的协助下,各村成立了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组建15家,入社养殖户达到3200余户。社员遵守“五统一”原则:统一规划标准、统一配套看护房、统一完善基础设施、统一养殖南美白对虾、统一生产操作。
在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下,乔庄镇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全镇对虾养殖面积已由2001年的600亩,发展到了2018年的3.2万亩,年产值6.2亿元,实现利润3.5亿元。
新模式让养虾“多、快、好”
“多亏听了专家的话,今年用上了新技术和新模式。我的池子4月份投虾苗,比一般的养殖户提前了一个月,错开集中上市期,成了客商眼中的稀有货源。”让老黄赚得盆满钵满的“独家秘方”,正是滨州市独创的针对内陆盐碱地的低盐度“135”二茬分级接续养殖模式。
受北方气候寒冷等条件的制约,乔庄镇虾农多年来一直采用每年5月下旬开始投苗,8月下旬捕捞上市的一年一茬养殖模式,产量和效益无法实现有效提升,甚至在个别年份的六七月出现虾病爆发,进而造成大面积亏损。
为了解决长期存在的“单茬养殖”“虾池利用率低”“病害发生率高”等问题,滨州市自2017年开始大力推广“135”二茬分级接续养殖模式。
“135模式是一种高效养殖模式,1是指我们的虾苗通过苗场进来后,要先进行10天的淡化标粗;3是将淡化标粗的虾苗放入温棚进行30天的中间暂养;5是达到规格3~5公分后,再将暂养虾苗移到外塘养殖50天左右,达到商品规格。同时,在外塘对虾捕捞前1个月进行二茬虾苗暂养,又使得外塘第二茬虾养殖周期缩短了1个多月,使北方地区一年二茬养殖成为常态化。”滨州市渔业推广站站长王淑生说。
前段时间,村民王建力养殖的头茬虾开始上市销售,鲜活的大虾经过捕捞、称重,通过物流运到全国各地。
“俺养的头茬对虾,平均每头重25克,虾长12公分,亩产量达到700公斤。按每公斤50元计算,我这一茬虾亩效益就达到了3.5万元。销售成虾的同时,虾池北边的拱棚内,二茬虾苗也正在暂养,再过10来天这些小苗将进入外塘生长。原来养一茬虾过程很长,并且要经历最热的天气;现在是养两茬虾,小苗的时候度过最热的伏天,不容易发病。养两茬比一茬省力还赚钱。”王建力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8-17/201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