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陕西:“农”墨重彩谱新篇


  从陕北红彤彤的大苹果到陕南金灿灿的水稻,从关中西部牛羊满圈的养殖场圈到黄河岸边全国规模最大的花椒生产基地,三秦大地特色产业五彩斑斓。

  从陕南一个个崭新漂亮的小城镇到陕北一个个整洁有序的新村落,三秦大地崛起一个个靓丽的美丽乡村。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陕西省农业从缓慢发展到插翅腾飞,农村从凋敝落后到繁荣昌盛,农民从食不果腹到追求富裕,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发展速度之快、变革程度之深,可谓前所未有、举世瞩目;其理论创新之要、实践启示之深,亦可谓弥足珍贵、催人奋进。

  

  粮食连丰:支撑三秦大地快速发展

  盛夏时节,三秦大地处处一派丰收的景象,随处诉说着春华秋实的喜悦:粮食保持十五连丰,总产连续八年稳定在1200万吨左右。

  粮食问题曾是陕西人民心头的痛。解放初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赵洪璋先后育成“碧蚂1号”“丰产3号”“矮丰3号”等优良小麦品种,其中“碧蚂1号”年种植面积达9000万亩,为中国小麦增产作出重大贡献。1986年8月17日,以中科院西北植物所研究员李振声为组长的小麦课题组培育出小偃系列小麦骨干品种。

  岁月荏苒,经过全省人民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曾经困扰全省发展的粮食难题终于解决,结束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加之取消农业税、连续提高粮食综合补贴,以及粮食机械化生产全面推广,粮食产量逐年快速增加,市场供给不断充盈。198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首破1000万吨大关,达到1024万吨,彻底摆脱了吃粮靠调进的历史;1998年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突破1300万吨大关,达到1303万吨,较1978年提高62.9%;2018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1226万吨,连续八年稳定在1200万吨左右。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实条件下,科技助推粮食单产水平提升,为保障粮食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与1978年相比,粮食面积减少了32.7%,总产却提高了49.3%,单产年均增长2%。

  粮安天下。在中国农业改革发展的大浪潮中,陕西粮食生产旧貌换新颜,“糠菜半年粮”已经成为历史,“粮票”“米票”“面票”进入了博物馆,人民生活得到真切改善。“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稳定的粮食生产,成为三秦大地快速发展的坚强基石。

  

  特色产业: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1947年,陕北出名的穷县——延安洛川一位叫李新安的农民从河南引进了苹果苗。这个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创举,让苹果成了今天陕北农民的“摇钱树”。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陕西省政府便将苹果确定为六大主导产业之一,推动苹果产业迅猛发展,陕西一跃成为苹果大省。

  对陕西的千万果农来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赵政阳是个响当当的人物。特别是由其团队育成的两个优质晚熟苹果新品种“瑞阳”“瑞雪”通过国家审定,这是陕西省首次通过国家审定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苹果品种。

  2018年陕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896.35万亩,产量达到1008.69万吨,均居全国第一。苹果总产量约占全国的1/4和世界的1/7,带动近千万人从业,覆盖269万贫困人口,基地县户均苹果收入过万元,拉动163万人脱贫。

  与竞争力超强的苹果产业一样,陕西羊乳产业也极具优势。2000年6月16日,世界首例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元元”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羊场顺利降生,标志着我国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2018年,陕西奶山羊存栏200万只,羊奶产量57万吨,全省奶山羊存栏、羊奶产量、良种规模、羊奶加工能力、羊乳制品产量和占有量、羊乳品牌数量、研发能力等8项指标均位居全国首位。

  发展特色产业,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做大、做精、做强。2018年12月13日,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实施“3+X”工程加快推进产业脱贫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意见》,指出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奶山羊为代表的畜牧业、以棚室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三个千亿级产业,因地制宜做优做强茶叶、魔芋、核桃、红枣和有机、富硒、林特系列农产品等区域特色产业。

  “3+X”工程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陕西方案。作为陕西区域特色产业的茶叶,成了托起陕南乡村振兴的大产业。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走进青山绿水间的陕南茶乡,处处茶歌悠扬、茶香扑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苹果 粮食 茶叶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