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四川: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作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眉山东坡泡菜产业园创造了全国多个“第一”: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泡菜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第一个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全国第一个中国泡菜博物馆、全国第一个泡菜行业标准、全国第一个泡菜行业4A级景区的“五个全国第一”。产业水平全国领先,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品牌价值达到114亿元。

  目前,四川省已建成万亩亿元示范区1100个,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1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3个,部省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1199个,认定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85个,成功创建9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数量居全国第一。

  面对工业化城镇化挑战,近年来,四川下大力气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018年底全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5.34万、9.96万家,新增家庭农场1.18万个,经营面积达351.5万亩、同比增长22.5%;农民合作社新增1.02万个;龙头企业超过1万家,居西部第一位。通过出台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累计已有65万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办企业16万户,实现总产值3796.5亿元。

  

  促改革拓功能 农民增收保持“两个高于”

  70年来,四川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经历了满足温饱到追求品质生活的跃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相继出台的统筹城乡、脱贫攻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措施在四川落地落实,四川农民增收保持了“两个高于”(即四川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的良好态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再度缩小,至2018年缩小至2.49∶1。

  “两个高于”背后有四川农民敢拼敢闯的精神积淀。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应运而生;如今,四川4个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的15项试验成果已经转化为中央相关文件的政策举措,转化数量居全国第一。

  与此同时,农业多功能性的挖掘为乡村产业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也为四川农民增收安上了助推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第一家“农家乐”——徐家大院在四川成都郫都区友爱乡农科村开业,自此乡村敲开了休闲经济的大门。

  经过多年发展,四川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已经从“赏花摘果”“一鸡多吃”的初级形态,逐渐向农事体验、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众多功能拓展,不断适应都市人走进自然、认识农业、体验农趣、科普教育的需求升级。

  四川省确立了成都平原、川西北高原、川东北山区、川南丘区、攀西干热河谷区“五大”休闲农业发展区,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各地乡村旅游发展。成都市在规划的7个农业产业功能区中,都江堰精华灌区就定位为农业康养。即使一个村,也有自己的乡村旅游规划。武胜县观音桥村就将全村规划为“一带三区”,即滨河垂钓休闲带、民宿客栈区、中医康养区、果园采摘区。

  在政府引导推动下,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纷纷试水“农业+”。德阳罗江区捌零后家庭农场由三位“80后”青年共同创办,以胭脂脆桃种植为主,草莓等小品种为辅,技术设施完善,标准化生产水平较高。农场主张印森介绍,农场8万斤胭脂脆桃约有50%都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30%游客现场采摘体验,剩下20%才走传统批发零售渠道。同时,农场还开设了滑草运动等多项游村活动,一到周末就成了孩子的乐园。提到未来发展,他们表示,以后将会开展农业研学项目,为城市里的孩子做更多关于农业知识的科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休闲 丘陵 蔬菜 农业现代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