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牵引作用,在稳定粮食产量、巩固粮食主产省地位的基础上,着力做好“八个结合”,全面提升农田综合利用效益。一是与“两区”划定相结合,在2800万亩水稻生产功能区和700万亩油菜生产保护区,优先建设高标准农田;二是与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大力发展优质稻、蔬菜等高效作物,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带动产业结构调整面积占比达到44%;三是与建设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相结合,促进园区建设上档次、上水平;四是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相结合,通过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其主动建设、率先建设;五是与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支持基层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秀美田园;六是与推进精准扶贫相结合,无缝对接产业扶贫规划,优先安排贫困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七是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相结合,将新增耕地划归村集体管理,通过对外流转、自主经营、作价入股,增加村级集体收益;八是与轮作休耕相结合,实现用地养地结合,促进土壤改良和地力提升。
看典型
永修: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永修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办公室
近年来,江西省永修县按照江西省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决策部署,紧扣“稳粮、优供、增效”目标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胆探索创新,率先采用“EPC+运营”和“EPC+融资”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模式,做到经济环保、方便耐用,统筹整合资金1.5亿元,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压实县乡村管理责任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为充分调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永修县出台《设计方案征求群众意见实施办法》,按照“一推三会三回复”的步骤和要求,广泛征求项目区群众意见,让大家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在规划设计方面,永修县组织专家和有关业务部门技术骨干,对项目初步设计和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审核,使最终设计成果更加切合实际,为项目投资、进度、质量的有效控制奠定了基础。
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协作和指导部门,永修县农业局、水务局、国土局、农业综合开发办每天都安排技术干部深入项目区乡镇进行技术指导。各乡镇按照每1500亩配备一名现场管理人员的标准,建立项目管理团队,管理人员每天坚持到工地现场巡视,及时解决矛盾纠纷,确保建设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在管理方式上,永修县在全省率先提出“成立一个机构、建立两级法人、划分四大片区、组建百人团队”的组织管理模式,压实县、乡、村三级的管理责任。
确保建设质量“生命线”
农田是农业生产经营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的“命根子”。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农民放心满意的工程,永修县始终把工程质量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生命线”。
严谨选点。按照“禁止区内一律严禁实施、限制区内需取得相关部门书面同意后方可实施”的原则,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办公室组织农业、林业、水务等部门对建设地点反复进行论证筛选,共核减不符合建设条件地块1万亩。
严格施工。组织设计单位学习《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江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下发《初步设计》编制提纲,对设计单位设计过程进行全程检查指导。
严肃督导。永修县委、县政府成立专门督导组,不定期对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进行督导和通报。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办公室每天调度施工进度,乡镇和监理单位每日填报《施工情况日报表》《工程形象进度日统计表》,对设计监理实行微信定位打卡制度,随时掌握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情况,确保工程有力有序推进。
建管并重发挥长期效益
建好的高标准农田,如何确保长期发挥效益?永修县的回答是坚持建管并重。
2017年,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新增耕地1098.56亩,旱地改水田3276.38亩,创收3.18亿元。为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永修县专门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部门及乡镇负责人参加的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领导小组。
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移交受益村加强管护。同时,与受益村签订管护合同,逐级落实管护任务,并在县财政配套的工作经费中安排适当的管护费。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7-30/200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