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一位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微记


  农历己亥,小暑次日,六月初六,朱铺首届“晒书节”庄重开幕,活动创意、策划、发起、组织者严强华,在扶贫微记里写道:“晒书节”闭幕后,村中3位老者的肢体语言,是对“晒书节”、也是对我最高、最真实的评价。

  今年57岁的严强华是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驻朱铺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随手记录,是他30多年的新闻职业习惯。驻村两年多,他在朋友圈发了上千条扶贫微记,20多万字、6000多张手机抓拍图片。

  这不是流水账样的工作日志,也不在上级要求的“痕迹管理”之列,每一条都记录着他驻村期间走村串户开展扶贫工作的观察和体会,有故事、有思考。

  他相信真实记录的力量,小小朱铺村的扶贫微记,可以成为管窥当下中国乡村的一个窗口。

  

  很多扶贫村务,都是这样吵出明白和对错的

  大冶市朱铺村是湖北省级贫困村,七山一水两分田。发展产业需土地平整、规模流转,严强华发现,村民对土地的“权力”很大,也很实际,如果不能看到眼前收益或发展前景,很难让他们做出改变。如没有可持续的产业,乡村很难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走得长远。

  但真要流转,哪个塆都有几个“打蛮筋”的。严强华第三次参加村里土地平整征求群众意见会时,两个妇女就站起来说:“一万块钱一亩,也不给!”

  很多扶贫村务的背后,有着常人难解的艰辛。

  进村伊始两个多月里,严强华就牛角垅塆产业扶贫基地和村里开了许多次会,村民代表们不停地会上争吵,会下沟通,终于慢慢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了125亩土地流转合同。对此,他颇有感慨地写道:很多扶贫村务,都是这样吵出明白和对错的。

  这125亩基地,长种杂柑、梨树和果桑,2-4年后丰产,短期套种艾草、红薯等,当年获利。村集体成立合作社来管理,贫困户作为股东可分红。2018年红薯赚了6万多元,艾草一年可收两季。村民尝到了甜头,今年又新增套种了70亩艾草,端午前第一季收割,满塆的艾草香。

  按扶贫工作队规划,未来,这里将是700多亩吃、住、采、游、研学“五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当初集体出工到基地下底肥时,村民都喊臭,现在大家早就不喊了。

  

  他带来了人文基因的滋养

  产业扶贫让村民“两不愁、三保障”有了依托,如何进一步改善村庄的精神面貌?严强华觉得,产业、文化扶贫并重,才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方向,对一方水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才是最好的留痕。

  建于1960年代的朱铺村杨清小学,承载了周边村庄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严强华站在废弃多年的小学门外沉思琢磨:“这遗址,修旧如旧,可以干点什么呢?”

  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义国到村调研,提议建个特色书屋,严强华瞬间决定,取名“村读——朱铺乡村阅读文化空间”,选址于此。

  2018年9月20日,“村读”建成。不到300平方米的建筑,保留着所有的历史印记,连屋顶亮瓦的位置,都是请老村民回忆、复原的。

  如今,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工作队联络各方志愿者,到“村读”和村民们做各种接地气讲座、互动。还为贫困户申请了3个公益性岗位,每岗每月1380元。

  胡家山老村塆基本荒废,但其三面环山,百亩田冲,泉溪半绕。经多方努力,工作队引进了文化旅居项目“文当山居”,已跟村、镇签了合作协议,计划投资2.5亿元,相当于“打造了一只不走的工作队”。

  “文旅项目会带来经济效益,更看好的是,当众多文人在此山居,频繁与村民尤其是孩子接触,对这一方人文基因的滋养。”严强华说。这些理念并不是开始就被接受。当初,他提出修建“村读”,只有初中学历,但对村情了如指掌的村党支部书记余云沼就“犹豫”过。

  发现胡家山老村后,严强华很认真地对余书记说:“这里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不要动,有大用处。”1984年就从武汉大学本科毕业的严强华自掏腰包,带着村干部到黄冈市罗田县三里畈参观原生态设计的乡村运营模式。“眼见为实,比在村里口干舌燥地讲有效。”余书记茅塞顿开,连说朱铺村的资源比别人好,前些年不该拆那些老屋的。

  “要是跟村里搞不好关系,相关工作寸步难行。”殷祖镇党委书记柯红云说,殷祖是“中国古建之乡”,村民外出务工多,有见识,就是需要有文化素养的能人来带领。对一般人,当了40多年村干部的余书记是不服的,但服这个“第一书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平整 土地 红薯 农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