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强基础 方能谋长远


  “我们彝州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决心,紧盯重点难点,坚持目标标准,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把脱贫攻坚往深处做,往实里抓。”近日,记者在地处乌蒙山区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采访时,听到州委书记杨斌的一席铿锵话语。

  记者发现,在杨斌的多次讲话中,成绩与经验往往一笔带过,大量篇幅讲问题、不足与工作部署。他经常谈到的突出问题:一是还未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都是“困中之困、贫中之贫、坚中之坚”,个体贫困与区域性贫困交织,素质型贫困与条件型贫困叠加;二是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巩固提升的工作量大幅增加。

  那么,楚雄州脱贫攻坚的成绩单怎样呢?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34.3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4.5万人,贫困行政村从644个减少到188个,贫困发生率从12.25%下降到2.5%;2017、2018连续两年综合绩效考核排名云南全省16个州市第一名;在2018年云南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中,楚雄州分列全省第二和第四名。

  2017年,楚雄州牟定县、姚安县成功摘掉贫困帽子,姚安县群众满意度测评名列全省第一。2018年,双柏、南华、大姚、永仁4个贫困县顺利摘帽,实现了零漏评和零错退,群众满意度位居全省33个贫困县前列。目前,只有深度贫困的武定县尚未摘掉穷帽。

  穿走在楚雄州起伏褶皱的高山深谷间,颇能感受到其脱贫攻坚之不易。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90%以上,东部的乌蒙山、西南的哀牢山、西北的百草岭,形成三山鼎立之势。金沙江、红河两大水系江河沿岸的平坝及盆地所占面积不到10%,呈现“九分山水一分坝”的地貌特征。

  摘掉穷帽,只是阶段性胜利。楚雄州上上下下以“在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功”的工作态度,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与“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将眼前的事功与长远的谋略,通盘考虑,力图打牢精准扶贫、稳定脱贫与长期发展的基础。

  

  破基础设施瓶颈

  早在170万年前,作为人类发祥地之一,生活在楚雄州境内金沙江流域的元谋人,就已进入了旧石器时代,并掌握了用火技术。距今4000年以前,以元谋大墩子和永仁菜园子为代表,楚雄州境各地已先后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然而历经沧海桑田,依山傍水而居的彝族、傈僳族等民族兄弟,始终无法摆脱自然生存环境的制约,被称作“直过民族”。

  经济基础差,首先差在自然生存条件,山高、坡陡、箐深、缺水、缺地等;其次差在人的素质,全州总人口274.8万,是全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其中彝族、傈僳族、苗族、傣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96.6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36.4%。

  散布在深山里的贫困村落,块块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生产力要素构成中,块块都是短板。新时代吹响脱贫攻坚的号角,下决心铺路架桥、打通水电路,补齐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的短板和弱项,是必闯的一道关。

  武定县发窝乡党委书记周永许告诉记者,全乡1万多人口,群众饮用水主要依靠山泉水,种地更是缺水。由于境内没有骨干水源工程,部分村组水源一到旱季难以保障。各级财政扶贫资金计划拿出2.1亿元,修建引水渠和水库等骨干水利设施。“一大笔投资非常值得,覆盖面、受益面广,能管长远。”周永许说。

  过去3年,武定县累计整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9.8亿元,超过全县前30年扶贫资金投入的总和;硬化农村公路2708公里,全县建制村公路100%全部硬化,村民小组公路通达率达99%、村组道路硬率达90%、村间道路硬化率达95%;完成饮水安全建设工程685件,有效保障了12.3万人的安全饮水。

  针对那些“一山分四季,谷坡两重天”,交通、饮水设施无法到达的深山区,不得不采取易地扶贫搬迁办法。2016-2018年,全州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3万户、5万多人。建设城镇安置点143个、安置34599人,占总搬迁人口的67.74%,其中特色小集镇集中点129个、安置23899人。

  元谋县甘塘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把搬迁群众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搬迁至坝区农业产业园区,突出傈僳族民居特色,打造元谋僳僳族第一村寨,既建设了新集镇又发展了傈僳族文化旅游业。南华县雨露乡集镇安置点,依托白族民族文化和白族民居建筑风格,规划建设集中安置点,既彰显了白族民居特色,又较好地解决了搬迁群众“故土难离”的乡土情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构树 强化 主导产业 韭菜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