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老粮王”又要大显身手了


  头天通宵达旦在宁夏黄河边筑坝防洪,第二天深夜又飞赴湖北考察农田、洽谈承包。3天时间,日夜兼程3000多公里。这就是20多年来《农民日报》多次头版头条报道的——“一代粮王”刘文豹。

  6月20日,本报记者给刘文豹打电话,邀请他到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官桥村八组田野集团考察农田开发事宜,这是受了官桥八组组长、田野集团董事长周宝生的委托。74岁的刘文豹正在千里之外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红崖子乡“搞水利”,在黄河边“筑堤坝”。

  一听说老家湖北有农田开发,种了一辈子地、搞了几十年规模经营的“老粮王”顿时来劲了,赶紧洗脚上岸,跟老伴和两个孩子交待几句,背起挎包就去赶飞机。

  家里人实在担心他的身体。老刘今年已“死”过两次了,一次是1月3日,正在工地上,突发心梗,幸亏两个儿子在场,立马开车奔医院抢救,捡回一条命。接着是3月份,因家中煤气出问题引发中毒,老两口幸免于难、死里逃生。

  “都七十几的老人了,就算种田有瘾,也不至于拿了老命去拼啊!”老伴沙玉荣嗔怪道。老刘是坚决要去湖北的,他说:“开荒种粮是我的老本行,规模经营是我的初心,早就想着回老家去种地,这个好机会可不能失去啊!”他又坚决不让家里人跟去“保护他”:“筑堤坝是大事,两个儿子必须时时刻刻地紧盯着,十几个种田人要有人做饭,老伴不能离开半步。”老刘是个倔性子,定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6月20日深夜,在倾盆大雨中,刘文豹揣着一颗初心和无限希望,走下飞机回到家乡。

  

  “一代粮王”的初心:多种地、多打粮,多为国家作贡献

  刘文豹是中国农村改革初期实行规模经营最早的一批人,更是坚持规模经营时间最长的一位,有人称他为“中国农民规模经营第一人”。他40多年来有三大突出贡献,一是垦荒贡献,垦荒2万亩;二是打粮贡献,为国贡献粮食4000多万斤;三是植树贡献,共植树100多万株。他的故事还在于一种精神,坚守初心的精神,几十年坚持为国种粮,搞农业规模经营;勇于开拓的精神,他是一个职业拓荒者;韧于追求的精神,经历多次重大坎坷而矢志不渝。

  刘文豹出生于1946年2月,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农民。1978年前后,在湖北省襄北国营农场当农机员。早期这段农机员的工作背景,奠定了他一生发展的基础。1982年,湖北开始实行联产承包,刘文豹高兴地看到广大农民兄弟生产积极性如火山一样爆发,而他又有另一种冷静的观察。他瞄准“农机在分田单干中大有用场”这个绝好机会,主动从农场离职,自筹资金买了4台“东方红”拖拉机,大胆承包当地一个乡全部的“农机代耕”。那个时候农户家里能有头牛犁田耙地就算不错了,农机可是最先进的生产力。他用农机为农户服务,质量保证、价格合理,“只让农民讨好,不让农民吃亏”,深得农户喜欢,他的农机生意好得不得了,忙的时候连吃饭的空当儿都没有,曾有好几次累得在开动着的拖拉机上睡着了。两年下来,他积攒了农机规模经营的第一桶金。每每讲起当初的规模经营,刘文豹镏金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孩子似的笑。

  1984年,“大包干”如火如荼地展开。刘文豹又有了“超前性”的思考,他觉得“一家四五个人种七八亩地”只能是一个温饱模式,“种得越多赚得越多”才是硬道理,与其帮人代耕专搞一个生产环节,不如自己找地承包全过程经营。思想指挥行动,刘文豹只要想到就会努力做到。那年他第一次出手种地,就拿到了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的1070亩荒地的承包权。很多人说他“吃了熊心豹子胆”,他说“正是,为啥我叫刘文豹”。他率先办起了机械化家庭农场,只用了两三年时间就将茅草丛生的乱坟岗地改造成了流金淌银的庄稼地。

  1989年,刘文豹向国家交售粮食超过20万斤,被原商业部授予“全国售粮模范”,并且作为湖北省的优秀代表,与全国百名种粮大户一道赴北京开会,走进了中南海,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们那群种粮大户共同获得了中国“一代粮王”的美称。刘文豹在那一刻坚定了一生的信心和决心,那就是:多种地、多打粮,多为国家作贡献。

  

  历经“四起三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坚持把农业规模经营搞到底

  前进路上总有风雨相伴,干事创业难免遇到困难和阻力。刘文豹搞规模经营几十年,历经“四起三落”,可是他初心不改,每次跌倒了又爬起来,“只挂前进挡,不挂空挡和倒挡”,坚持把农业规模经营搞到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水稻 拖拉机 植树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